泰達魔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能力。
因此,高瞻遠矚公司能夠獲得傑出的長期績效。假設你在 1926年 1月
1日各投資一美元,分別購買紐約證券交易所大盤指數基金、對照公司股票基金、高瞻遠矚公司股票基金,此後你把所有的勝利都再投資,並隨著這些公司的掛牌上市而調整(未上市前都放在大盤指數基金裡),到1990年
12月31日,你投資在大盤指數基金的錢,會成長到415美元,的確不賴;你投資在對照公司股票基金的錢,會成長到955美元,是投資大盤指數基金的兩倍多;而你投資高瞻遠矚公司股票基金的錢,會成長到6
356美元,是投資對照公司股票基金的6倍多,是投資大盤指數基金的15倍多。(圖l.l顯示從1926年至1990年的股票回報,圖l.2顯示同期高瞻遠矚公司和對照公司與大盤指數基金的比率。)
但是,高瞻遠矚公司的成就絕不只是創造了長期經濟報酬而已;它們已經融入社會的結構裡。想想看,如果沒有它們的產品和服務,這個世界給人的觀感會多麼的不同!如果沒有思高牌膠帶和“如意貼”便條,沒有福特T型車和野馬車,沒有波音7O7和波音747噴氣式客機,沒有汰漬洗衣粉和象牙香皂,沒有美國運通卡和旅行支票,沒有花旗銀行率先大舉推廣的自動櫃員機,沒有強生的邦迪和泰諾止痛藥,沒有通用電氣的電燈泡和家電產品,沒有惠普的計算機和鐳射印表機,沒有IBM的36O系列電腦和精選牌電動打字機,沒有馬利奧特連鎖酒館,沒有默克製藥廠的抗膽固醇藥,沒有摩托羅拉的手機和尋呼機,沒有諾世全對顧客服務標準的影響,沒有索尼的特麗瓏彩電和隨身聽,這個世界會是多麼的不同。想想看,有多少小孩(和成人)跟迪斯尼樂園、米老鼠、唐老鴨和白雪公主一起長大。想想看,如果美國都市的高速公路旁沒有萬寶路牌香菸特有的牛仔廣告板,美國鄉間如果沒有沃爾瑪的商店,又會是什麼樣的情景。無論是好是壞。這些公司已經為世界留下了無可磨滅的烙印。
令人興奮的是:應當思考這些公司為什麼會自成一格,成為我們認定的高瞻遠矚公司。它們是如何草創的?它們從小小的新創企業茁壯成長為全球性的機構,在發展期間是如何應付不同變化?它們成為大企業後又是什麼樣的共同特質使它們有別於其他大公司?我們從它們的發展中可以學到什麼有用的教訓,以便有志創立、發展和維持這種公司的人士加以應用?我們請你一起來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
本章的後半部說明我們的研究方法,然後在第2章一開始就呈現我們的發現,包括一些令人驚異和違反直覺的發現,但首先請允許我們說明12個在研究過程中打破的迷思。
>>破除12個迷思迷思一:偉大的公司靠偉大的構想起家。
事實:靠“偉大的構想”創立公司可能是個餿主意。高瞻遠矚公司創業時,沒有幾家擁有偉大的構想。事實上,有些公司創立時根本沒有特定的構想,也有幾家一開始就錯誤連連。此外,不管創業理念如何,高瞻遠矚公司初期所締造的事業成就遠不如本研究中的對照公司,就像龜兔賽跑的寓言一樣,高瞻遠矚公司起步時經常步履蹣跚,最終卻贏得長距離的競賽。
迷思二:高瞻遠矚公司需要傑出而眼光遠大的魅力型領導者。
事實:高瞻遠矚公司絕對不需要眼光遠大的魅力型領導,事實上,這種領導對公司的長期發展
可能有害。高瞻遠矚公司歷史上若干最出眾的CEO,並不是高姿態魅力型領導的典型——的確如此,有些人刻意避免做這種典型。就像美國製憲會議時的建國先賢一樣,他們專心致志地建構一種大而持久的制度,並不刻意成為偉大領袖。他們追求的是製造時鐘,而不是成為報時人。和對照公司的
CEO相比,高瞻遠矚公司的CEO更傾向這樣。
迷思三:最成功的公司以追求最大利潤為首要目的。
事實:這點和商學院的教誨恰恰相反。縱觀這些高瞻遠矚公司的歷史,“儘量增加股東的財富”
或“追求最大利潤”一向不是主要的動力或首要目標。高瞻遠矚公司追求一組目標,賺錢只是目標之一,而且不見得是最重要的目標。不錯,它們都追求利潤,但是它們同樣為一種核心理念指引,這種理念包括核心價值和超越只知賺錢的使命感。但有趣的是,高瞻遠矚公司要比純粹以盈利為目標的對照公司賺更多錢。
迷思四:高瞻遠矚公司擁有共通的“正確”價值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