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西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摩拳勁,震盪發力,果然就得出了和安妮一模一樣的結論。
知易行難,越是簡單直接的格鬥術,想要練好了就越是困難。尤其是像鐵十字軍這樣,流派練習的格鬥術大多從古代騎士的兵器殺法中演化出來的徒手格鬥,雖然原理還是那個原理,幾百年一直沒變,但要想用徒手打出兵器在手時候的韻味,卻非要經過長時間不間斷的苦練不可。
當想到這裡的時候,王越從沙發上站起身來,迅速調整自己的狀態,先站了個丁字步,把脊椎豎起來,然後隨手比劃了兩下,把腦子裡有關於騎士錘發力的技巧全都過了一遍,覺得手腳協調,渾身的肌肉都隨心而動了,這才試著一點一點的練習起來。
冷兵器時代,西方大陸的騎士已經把肌肉的開發運用到了一種極致的境界。而像是騎士錘這樣的重兵器,想要用的好,殺傷力大,最關鍵的就是要把“加速度”提上來,但速度越快,動能越大,在打擊對手的同時,自身也會不可避免的受到的對方力量的反震,所以古代的騎士在用錘的時候,握錘的手其實都是“空握”的。
這就像是現代流行的網球專案,不明白的人往往玩一段時間,就會拉傷肩膀的肌肉一樣,單純的使用“拙力”和不正確的拿拍方法都會對正常人的身體產生巨大的負擔和危害。
同樣的道理,要把幾十斤,上百斤的騎士錘用的如臂使指,輕鬆自如,體力強健還只是個基礎中的基礎,重要的是發力的時候不能只靠臂膀的肌肉,關鍵的一點在於腰。只有善於運用腰力,聽過脊椎傳導,才用的動重兵器,鐵十字軍的格鬥術雖然講究“一力降十會”,動作剛猛直接,卻也舉絕非一味的蠻打蠻幹,它在力量的運用技巧上一樣不含糊。
就像是阿道夫先生筆記裡記錄的這幾種發力手法,一些關鍵的地方,是真正的“大巧若拙”。
砰!
手握空拳,一拳打在面前的空處,王越的腰胯一沉,隨即一挺,沉浮之間帶動脊椎以及周圍的所有肌肉群,力量由腰而起,一路向上,越過肩頭,湧入右臂向前急衝,最後關頭,手腕處再猛地一震,力量到了這裡就彷彿是一股勢不可擋的洶湧大潮一頭撞在了堅不可摧的防洪大堤上,拳頭上的力一收一放,頓時就把面前的空氣打的如同水波亂顫,發出的聲音彷彿巨石落水。
不過,下一刻,王越就只感到手腕一疼,後續的力量登時戛然而止。脊背上的肌肉陡然一鬆,渾身上下立刻軟綿綿的一陣無力,虛脫般的感覺從脊椎裡面迅速的升騰起來,他的這一拳發力,在最後一刻,還是失敗了。
“這股力散了!”
呼!呼!嘴裡發出如同風箱般急促的喘息聲,王越兩腿一軟,一屁股坐在沙發上,“沒想到這股力,打起來有這麼困難,腰胯處的肌肉承上啟下,連線上下身的所有的骨骼和肌肉,不把這裡練得通暢了,想要打出騎士錘的震盪力,簡直是不可能的。幸虧我的身體素質好,否則一般人只憑剛才那一下發力,反衝回來的力量就能把腰擰了,輕一點也非要在醫院躺上一個月不可。”
格鬥術的高手,善於發力,對全身的肌肉,骨骼都能進行深度的掌握和控制,一旦和人交手,肌肉蠕動,瞬間用勁,上下一體,形成合力,該收的時候收,該放的時候放,一點都不會浪費體力,所以過去的騎士在戰場上都能熬過長時間的廝殺,體力充沛,爆發力又猛又強。而且這些人,有馬代步,發力全憑腰胯,就算身披鐵甲長途奔襲,千里襲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旺盛的精力,隨時隨刻都能爆發出強大的戰鬥力。
但是高手駕馭肌肉,在沒有馬的情況下卻有一個極大的弊端,那就是不能借力,一切變化都要自給自足,一旦演化在徒手格鬥中,雙腿,雙膝的力量傳導就成了問題。如果不能處理的好,力量一洩,就形不成周身一體的合力,隨後力量往回反衝,人就會脫力,危險之極。
所以在練習這一路騎士錘發力的時候,平時鍛鍊就千萬不能心急,即便是瞭解了一切,也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往下練。
不論哪個步驟出了一點差錯,最後都會功敗垂成。典型的傷人不成,反傷己。
“難怪安妮在練了幾年後,還要隨身帶著這本阿道夫先生的筆記,時時檢視,這種發力的手法,猛則猛矣,卻是太過剛猛,剛則易折,如果練得不到家,傷不了別人,受傷的就是自己。”
“……我說安妮怎麼這麼急著離開,想來也是剛才那一下,令她感到很不好受……。”王越在自己幾次試驗之後,對於騎士錘發力的手法,理解的越深刻就對那位阿道夫先生越是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