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點12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然御馬監是為了防止鄧浩楠獲得極品公馬進行培育良馬。然而,認他們絞盡腦汁也不知道的是,鄧浩楠的另一個身份是李小七,更是擁有御馬疾風,而疾風則是公馬,這樣一來鄧浩楠就可以利用五匹御馬進行培育良馬馬種了。
不過,這種培育進度是非常慢的。一匹馬一年產一隻馬仔,速度相當的慢。作為鄧浩楠自己使用,這倒是足夠了。可是全軍需要列裝的是數萬匹高品質戰馬,因此顯然無法滿足需求。
為此,鄧浩楠需要引進大批的馬種,並且建立一個秘密的軍馬場。
蒙古那邊鄧浩楠已經斷了念頭,國內的戰馬普遍個頭低矮,耐力不足以支撐騎兵和騎炮兵的高速機動。
鄧浩楠想到了一個計劃,那就是引入西方的高頭大馬。西方的戰馬分輕重騎兵,哪怕只是輕騎兵的戰馬,如果引入到東方繁殖,那麼都可以承擔東方的重騎兵任務,因為東方人身體普遍瘦弱,穿上鎧甲後基本上才能達到西方輕騎兵的體重。一旦列裝,東方的重騎兵可以達到西方的輕騎兵速度。如果引入了西方重騎兵使用的戰馬,那優勢將會更加明顯。
引入馬種的計劃很快就實施了。首先是利用荷蘭人的戰馬,荷蘭人留在熱蘭遮要塞內的戰馬有兩千匹,屬於溫雪馬。
荷蘭的溫血馬的起源來自於荷蘭兩個本地的品種,海爾德蘭馬(Gelderlander)與格羅寧根馬(Groningen) ,事實上這跟當地的土壤息息相關。海爾德蘭在荷蘭中部,當地的土壤為沙地。所發展出來的馬屬於較輕型。而格羅寧根當地則都是硬質的黏土,成長出來的馬就屬於較重型的。然而兩個品種的基因卻是可以相容的,因此培育者就常常在海爾德蘭馬的血統中加入格羅寧根馬的血統,來增加海爾德蘭馬的重量,反之亦然。
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都是自中世紀以來在荷蘭與其鄰近區域就有的品種。海爾德蘭馬有安達盧西亞馬(Andalusian)、義大利的那不勒斯馬(Neapolitan)、諾曼馬(Norman)、Norfolk Roadster、德國的奧登堡馬(Oldenburg)、荷爾斯泰因馬(Holstein)、英國的盎格魯…諾曼馬(Anglo…Norman)、哈克尼馬(Hackney)與純血馬(Thoroughbred)的血統。而格羅寧根馬則是由丹麥的佛里斯馬(Friesian)與德國的奧登堡馬(Oldenburg)兩種品種交叉產生的。
自古以來荷蘭的農夫kao馬生活,很早就建立了嚴格的培育馬的方法,來淘汰品種中健康與性格的缺點,以及智慧不足的馬。這種嚴格篩選的作法,造就了今天的荷蘭溫血馬。隨著荷蘭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獨立戰爭展開,荷蘭陸軍需要面對歐洲的霸主西班牙陸軍的威脅,這使得馬的用途轉為騎乘與戰鬥,荷蘭人以此為目的再一次成功的展現他們的培育技術。
海爾德蘭馬與格羅寧根馬這兩個品種有一些令人激賞的共同特點:華麗的動作、良好的基本構造、具有風采的質量、穩健成長的能力、溫馴合作的氣質。荷蘭人引進英國純血馬,以增加它的勇氣,並改善它的缺陷,例如過長的背、太短的脖子、太短太弱的前肢等。相當輕盈的動作也是純血馬帶來的,而為了要去除隨著純血馬而來的難以駕馭的特質,不但kao引進其它荷蘭本土血統,也引進法國的塞拉法蘭西馬(Selle Francias)、德國的漢諾威馬(Hanoverian)與荷爾斯泰因馬(Holstein)血統,以改良出最後的品種。
另外也引進英國的哈克尼(Hackney),以培育漂亮的挽馬,也有些人繼續培育傳統海爾德蘭馬型態的馬,最後竟演變成三種類別的荷蘭溫血馬。
荷蘭人留在臺灣的都是戰馬,其中六百匹戰馬為乘騎型戰馬,屬於歐洲輕騎兵範疇,搭載荷蘭火槍兵組成槍騎兵。一千四百匹戰馬屬於挽馬,主要是用來馱運貨物和拉動火炮。
荷蘭戰馬是僅次於西班牙戰馬的歐洲第二流行戰馬,為了侵略全球,荷蘭人的馬場也遍佈全球。其中在遠東的馬場在巴達維亞,規模在一萬匹左右。不過鄧浩楠顯然無法從荷蘭人手裡得到他們的戰馬。
不過,鄧浩楠擁有很多的盟友,其中最有幫助的要數菲律賓總督費爾南多了。西班牙一直作為歐洲陸上強國,持續了幾個世紀,因此西班牙的戰馬成為歐洲最普遍的戰馬。隨著西班牙開闢菲律賓殖民地,面對人口比西班牙人口還多一倍的菲律賓土族,西班牙人kao著要塞和騎兵控制著菲律賓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