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內。同時在油田開發初期,不是一下子動用全部可採儲量,而是將一些可供開發的含油麵積留下來,暫不投入開發,作為“小倉庫”、“大倉庫”,以備分階段地投入開發。像喇嘛甸油田就是當時留下的“大倉庫”,到1973年才開始投入開發建設。在油田開發中實事求是,留有餘地,分階段地動用可採儲量,這也是大慶油田原油年產量上5000萬噸後,連續穩產20餘年的一個重要原因。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第三章 “乾打壘”精神(1)
大慶石油會戰進展很快,面臨的困難也是多方面的。那時,一個重大的困難,就是如何解決幾萬職工的住房和上萬臺裝置、車輛入庫以及儲存蔬菜過冬的問題。油田建設地區,原是以畜牧為主的嫩江草原,遠離大中城市,農民村落也很稀疏,而且沒有公路網,氣候酷寒,最冷時達零下40攝氏度。會戰第一年夏季多雨,冬季來得又早。雨季剛剛過去,9月的草原又颳起陣陣寒風,國慶節前後就下雪。會戰初期,幾千臺裝置在大草原上運轉,連個修理裝置的房子都沒有;廣大職工住在簡陋的帳篷、木板房、牛棚、馬廄裡。這些臨時措施只能解決燃眉之急,解決不了長期站腳紮根的問題,冬季肯定過不去。在如此嚴寒的地區,集中眾多的職工和大量的裝置,沒有可靠的禦寒手段,就可能凍傷大批的人,甚至會凍死人,也可能凍壞大量的裝置。若遇上當地群眾都怕的“大煙泡”的風雪,就可能使會戰陷入全域性癱瘓。曾在東北地區長期工作的王鶴壽等人對餘秋裡、康世恩說,這裡沒有房子,過不了冬啊!出於關心和好意,他們曾勸餘秋裡,如果冬天實在過不去,可以在入冬前,把隊伍和裝置撤到哈爾濱、長春、瀋陽、撫順等地,來年春天再開上來。他們準備動員地方騰房子給會戰隊伍住。對此,餘秋裡後來回憶說:“我權衡再三,感到不能走這條路。因為如果這樣做,會戰的有效工作時間,一年只有6個月左右,黨中央批准的這場大會戰,就會變成拉鋸戰或消耗戰。勢必推遲油田開發的時間,給國家帶來更大的困難。”
會戰工委和會戰指揮部為此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會戰隊伍安全過冬的問題。聽說會戰指揮部裡也有人主張冬季將隊伍撤走,正在北京的餘秋裡透過電話表達了他的意見:“這次會戰,只許上,不許下;只許前進,不許後退!無論遇到多大困難,也要硬著頭皮頂住。這個決心決不動搖。”
怎樣既堅持會戰,又保證會戰隊伍安全過冬呢?當時參加石油會戰指揮工作的石油部副部長孫敬文後來回憶說:“在當時,如果我們擁有足夠的建設資金,充實的建築材料,各種現代運輸工具和施工裝置及施工技術隊伍,那麼,也完全可能在幾個月內完成上百萬平方米的現代建築。然而,那時是不具備這些條件的,兩手空空,一無所有,不用說蓋大面積樓房是不可能的,即使蓋磚瓦平房,在短期內也難以採運到大量的建築材料,集中大批的建築隊伍,所以,這也是行不通的。”
為了解決安全過冬問題,從會戰領導機關到基層小隊,大家都在出主意,想辦法。黑龍江省委、省人民政府也在想辦法。省委第一書記歐陽欽向餘秋裡和康世恩建議:有一種辦法,就是搞東北老鄉那種“乾打壘”。這種房子,一可以就地取材,二可以人人動手,來得快,三可以節省木材,四是冬暖夏涼。
會戰指揮部為此派出了一批批建築設計、施工技術人員,深入到附近的城鎮、村落,尤其是找民間木瓦匠,調查居民建築的用材、設計、施工情況,發現附近城鎮除主要公用建築為磚木結構外,居民建築主要是磚框土坯房和“乾打壘”。
所謂“乾打壘”,就是北方農村都有的、最簡便的用土作原料建築的房子。抗日戰爭時期,孫越崎領導開發建設玉門油田時就曾用過這種房子。這種房子在東北尤其被普遍採用。這種乾打壘房子除了門窗和房檁需要少量木材外,牆壁就地取土,把土裝入活動木板內,用木夯鐵桿分層夯實,房頂用當地的羊草綹成草把子作墊層,上覆泥巴抹光而成,取暖則用火牆或火炕。這種乾打壘看起來土氣,但厚牆厚頂,結構嚴實,防寒效能好,暑天也不太熱,適合居住;且施工簡單,操作容易。特別是就地取材,隨處可建,便於廣大職工人人動手,大面積地進行建築。
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經多方案的比較論證,會戰指揮部決定採用乾打壘方案,發揮人多的優勢,發動廣大職工建造乾打壘房屋,渡過難關。決心一下,說幹就幹。在石油會戰的薩爾圖草原上,一場人人動手,全民動員建造乾打壘的人民戰爭就這樣打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