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 (第2/4頁)
你妹找1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三十六七了。神奇的是,她在這把年紀還與碩生了五個孩子,《詩經·庸阝風·牆有茨》寫道:“牆有茨,不可掃也。中(音“夠”,房屋深處)之言,不可道也。所可道也,言之醜也。”
還是不說了吧。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難捨情人是哥哥(1)
文姜與宣姜是姐倆,都是齊國國君僖公的寶貝閨女。前文講了,宣姜本來是要嫁給衛國太子的,不曾想卻被自己的公公衛宣公劫了道,由太子妃一躍而成君王后。但最後,宣姜又被“”給一個叫碩的庶子—儘管不再是君王之婦,但也算是伯爵夫人。宣姜一輩子先嫁老,又跟小,老少通吃,活得挺滋潤。
不知是不是因為受了她的影響,宣姜的妹妹文姜婚姻也很曲折,而且因通姦鬧出的命案是現在小報的記者們根本想象不出來的。
文姜的幸運足以讓幾乎所有女子流一輩子的哈喇子:她出生在春秋初期最有實力的大國之一:齊國;她還是這個大國最有權力的國君的女兒;更要命的是,上天還給了她絕世的美貌。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假如當今的某個超級大國世襲罔替的統治者,有個美豔驚人的女兒,她要出嫁了,這世界會怎樣?一個字,搶!
姐姐宣姜嫁到衛國後,文姜更是奇貨可居。當時全中國(相當於現在全世界)各諸侯國的目光都投向了齊國。與現在全世界媒體對於美人必造緋聞的慣例相同,當時的全世界對於美人一定要寫歌編曲。鄭國人對於齊國的這位美人唱道:“有女同車,顏如舜花,將翱將翔,佩玉瓊踞。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詩經·鄭風·有女同車》)
鄭國的太子忽,或許聽到國內這首流行歌曲後,不禁動了心,找個公差理由跑到齊國都城臨淄搞物件。文姜對年輕英俊的忽王子印象也不錯,齊、鄭兩國便為兒女締結了婚約。
文姜看上忽,可能還有另外一重考慮,我們知道,他姐姐宣姜是嫁到衛國的。衛、鄭兩國相鄰,均居中原,屬於環首都經濟合作區,都算是有實力的諸侯國。當時的中央政府周王室極其不景氣,錢也沒有,兵也沒有,基本是傍著鄭國,靠它的施捨過日子,所以鄭國的地位比衛國還要高一些。如同現在的廣東人,姐姐嫁到了天津,妹妹怎麼著也得選個北京,唐山、石家莊就不考慮了。這裡有點比試的意思。
這段門當戶對的婚姻本來就此可以了結,沒想到節外生枝。不知道是哪個吃不到葡萄的主兒,造謠說“齊大非偶”,意思是說齊國太強大,不宜高攀。王子忽猶豫了,最後竟單方面撕毀了與齊國的婚約。
我覺得,這“齊大非偶”應該是王子忽自己編的藉口。北京人娶廣東人當老婆,或許有點害怕女方家財大氣粗,但斷不至於到悔婚的程度。況且,趙、齊兩國根本沒有那麼大的實力差異。更合理的解釋是,王子忽想到了鄰國衛王子的窩心事,擔心自己忙前忙後張羅娶美妻,到最後再讓自己的爹爹坐收漁人之利,自己不是瞎忙乎嗎,索性不幹了。
但鄭王子忽卻把文姜“忽悠”壞了。從文姜以後的經歷我們可以看出,這是一個精力十分旺盛的女人,根本閒不住。期待中的婚姻沒有了著落,正當青春發育期的文姜開始沒事找事。不過,她這次看上的人比較大膽,是她同父異母的哥哥諸兒。
關於文姜與哥哥亂倫私通的事,《左傳》《史記》皆有記載,但沒有民間傳說得那麼繪聲繪色,彷彿傳話人自己什麼都看到了似的。
文姜和諸兒的那點事,顯然被他們的爹齊僖公知道了。後來,齊國的鄰國魯國國君桓公掌權,想娶大美人文姜,齊僖公急於出貨,一口應下。
文姜和諸兒的事要了斷了,有好事者又從《詩經》中摘出一段詞,硬說是他們分別前的情話。諸兒肝腸欲斷道:“桃樹有華,燦燦其霞,當戶不折,飄而為直,吁嗟復吁嗟!”文姜信誓旦旦回答:“桃樹有英,燁燁其靈,今茲不折,證無來者?叮嚀兮復叮嚀!”這哪裡是一對亂倫男女的孽情,簡直就是真愛戀人的海誓山盟。中國好好的文字,基本都是這麼被糟蹋的,當然信不得。
據《左傳·桓公三年》記載,魯桓公派遣公子(音“灰”)赴齊來迎娶文姜,按照當時的禮制,對於地位相當的國家,送親的人只要上卿就可以,對於當時的周天子,也不過多加一些官員,絕對不能國君親送的。但齊僖公實在怕他那個混賬兒子插手,再鬧出更麻煩的事情,竟然不顧禮數,不怕恥笑,親自把愛找事兒的女兒送到了魯國。半年後,按慣例孃家要派人看望嫁到魯國的文姜,齊僖公仍然不敢讓兒子諸兒插手,派了自己的弟弟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