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優勢的角度力圖抬舉女人。還有當今風靡西方學界的‘後現代’,在‘反本質主義’的旗幟下堅決否認男女兩性之間‘質’的差異,也是為了更徹底地解放女性——但,無論你在政治上在理論上怎樣操作,男女其實仍然不同。至少在今天乃至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天生就有的‘生理’差異和不可更改的‘歷史’差距仍然結構著男女兩性不盡相同的‘集體命運’,男男女女仍然難以逃脫。”(李小江,第13頁)“在反對生物決定論的意義上,我贊同波伏瓦的立場,但並不認為這些生物學上的性別差異於女人的社會存在‘毫無意義’。不錯,它不能證明女人‘不如’男人,但它確定使得女人‘不同’於男人。”(李小江,第119頁)這種觀點既不贊成男女相同的看法,也不贊成抹殺男女界限的看法,既主張男女平等,又堅持承認差異。   &87book。com 書包網最好的txt下載網
三、同與異的問題(2)
第四種觀點比較激進和極端,它強調男女兩性的差異,並且認為在這種區別中女性屬於比較高明的一方。例如:從倫理道德方面看,女性就高於男性,女性的自我犧牲、母性和關懷倫理高於男性的自我中心、殘忍、看重攻擊性和競爭性的道德標準。吉利根在其名著《不同的聲音》中提出,過去的倫理只關注正義和權利,貶低關愛與責任,剝奪了女性的獨立性,否定了女性氣質的優越性。 這種觀點又被批評為顛倒過來的生理決定論。它不僅承認兩性的基本區別,並且讚美它,使之納入女性主義的政治議程。例如讚美諸如和平、關愛、養育性一類的女性特徵;貶低以攻擊性、好戰性、毀滅性為典型的男性特徵。19世紀的女性達爾文主義者甘博(Eliza Gamble)讚美“地球母親”、“大地女神”,反達爾文之道而行之,主張女性在本質上高於男性。無獨有偶,有為男同性戀者辯護的學者認為,男同性戀者比異性戀男性優越,因為他們敏感度較強,具有更多的藝術創造性,更發達的情感發展。 艾格說:“強調男女區別,這一區別是女性最可喜的解放。她們不必再參與男性的世界,而可以超越男性的世界。男性被剝奪了非線性的想象力。”(Agger; 60) 強調兩性差異的做法在女性主義運動中具有明顯的策略動機。女性主義運動中形成了兩個策略派別:差異最小化和差異最大化。例如,在爭取投票權時,前者強調女性像男性的方面較多,不像男性的方面較少,因此應當像男性一樣擁有投票權;而後者則強調女性的特長,比如哺育性和道德感強,因此應當擁有選舉權。在20世紀60…70年代,差異最小化的一派佔上風;80年代以後,差異最大化一派佔了上風。(Ben; 127) 上世紀90年代,一種新的思潮在女性主義運動中崛起,它從根本上反對兩分的思維模式,認為兩性的界限其實是模糊不清的,並且主張進一步混淆兩性之間的界限。對性別問題的這種看法受到後現代思潮和多元文化論的影響。 這種觀點認為,過去人們心中的差異總是分上下等級的,總是兩分的。這是一種應當批判和否定的思維方式。這種理論主張:同中有異,異中有同。與過去兩分世界的對立政治不同,這種立場主張差異政治:人有各種差異,但是不一定是對立和截然兩分的狀況,而是一個以黑白為兩極的充滿各種間色的色譜樣系統。在他們眼中,性別問題不再是簡單的兩極分化,而被視為一個複雜的、多側面的、動態的體系。 後現代的本體論否定本體性的傳統模式,力圖克服心靈身體兩分模式,主張身體是可變的,不是天生和永恆不變的。它甚至反對女性主義早期提出的對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的經典區分,反對那種一向佔據統治地位的普遍看法:生理性別是自然的、生理的、肉體的;社會性別是政治的、文化的。他們認為,就連生理性別也是經由社會建構而成的。 在同與異的問題上,強調差異曾是法西斯主義把人分為等級的基礎,差異實際上就是“不如”。生理決定論和本質主義的一個基本觀點就是,一些人比另一些人低階。同異問題上的兩難來自現實生活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否定差異是不對的,因為男女兩性的需求是有差異的,需要不同的對待。這主要表現在生育、哺養孩子方面的差異。但是如果承認兩性差別,似乎又為男女不平等的現狀找到了依據。 在我看來,性別的異同問題其實可以按照一個簡單的原則來處理:爭取兩性政治權利上的平等,但是承認並保持其他方面的差異。將性別問題上的立場區分為戰略和策略兩個層面:在短期的策略層面上,強調男女兩性的同一性,以爭取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