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準,是這樣的道理。 王湘穗:美國對歐盟東擴還是一直有所戒備的。� 喬良:最近,美國提出要把駐歐美軍的主力逐步從德國轉移到波蘭和保加利亞,就體現了美國人一箭雙鵰的考慮,一來不再為老歐洲看家護院,二來提前控制新歐洲。� 王建: 英國最早資本向外輸出,出現中心國和資本中心和外圍的概念。英國資本輸出的第一步是奔法國,因為離它最近。當時的法國還比較富裕,法國人當時對英國人亞當·斯密講的這套自由貿易理論還不知道怎麼回事,覺得挺好。然後18世紀後期,還跟英國簽了一個《伊甸協議》,就是自由貿易協定,把英國產品給放進來。人家是用工業化生產的,你還是手工階段,結果英國產品進入法國以後,是在不長時間之內就導致了法國的小農經濟的破產,然後導致了國內的危機,導致了法國大革命,然後是拿破崙上臺。它是朦朦朧朧,為什麼我講這個故事,我想俄羅斯也是這樣,當時戈爾巴喬夫搞革命,滿心以為我跟你同質,整個社會轉軌,雅爾塔體系給我定的地緣利益,我整個都撤出來,你還要怎麼著。� 王湘穗:當年戈爾巴喬夫寫了《改革與新思維》,企圖以普世觀念解決現實問題,成了世紀的大笑話。� 王建: 結果熱臉貼了冷屁股,人家不買你的賬,這個讓俄羅斯清醒起來,這個背後還是力量格局,為什麼美國人和歐洲人不買俄羅斯的賬?因為俄羅斯不是在力所能及的條件下讓步,是沒有力量控制東歐、中東和中亞地區的利益。在這種被動情況下讓出,我憑什麼買你的賬? 俄羅斯的想法,第一是認識到冷戰不可能給我帶來利益,作為一個大國,單獨去和其他霸權爭霸不行,它得結盟。另外,第二點就是俄羅斯的長遠利益還是在歐洲,俄羅斯西部地區的經濟和人口都佔在七成以上,普京上臺以後,走的經濟路線,在等待融入歐洲的機會。歐洲也想這個問題,如果讓你進來的話,你的塊頭那麼大,你在這裡佔什麼位置呢?從經濟來說,歐洲人接納俄羅斯沒有什麼好處,應該說,除了讓你在核心歐洲佔個重要位置以外,在經濟上背了一個包袱。� 喬良: 還得讓歐洲給你輸血,你塊頭那麼大,不給合適的地位不行,因為你是原來的超級大國,可你同時又是一個軍事上強大、經濟上軟弱的泥足巨人。讓你加入進來,事實上就等於讓利給你。這也是歐洲始終拒絕俄羅斯加入的一個重要原因。但這次伊拉克戰爭使法、德軸心開始重新看重俄羅斯。這次法、德、俄為什麼湊在一塊?因為它們共同認識到,歐盟的強大除了經濟方面的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還需要有一個軍事強權,也就是歐洲貨幣統一,經濟的獨立,必須有軍事實力的支撐,信用貨幣就是信心,信心沒有軍事保護就是空心。所以,歐洲需要軍事力量的支撐,俄羅斯的經濟振興需要歐洲幫助,這就使二者走到一塊。所以,法、德、俄中心形成了。這其中,俄羅斯對歐盟的需求要更大一些。普京在最後關頭把他小心翼翼維護的與小布什的良好關係撇在一邊,毅然決然支援法德軸心,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俄羅斯本身要想再次成為世界大國,奠定自己在實際上世界中的地位,不建立聯盟不行,很怕甩在歐洲的經濟體制之外,這就是他們能夠走到一塊的原因。� 王建: 另外這裡講的新歐洲會追隨美國,我也不那麼認為。首先,美國在東歐這些國家沒有多大的經濟利益,它對這些東歐國家的貿易量非常小。從經濟聯絡看分成幾個圈層,最密切的是產業的關聯,比如汽車生產可以在很多國家搞配件,而最密切的產業關聯必然是源於地緣關係的聯絡,因為這可以最大限度地節省運輸費用。還有貿易圈,貿易圈透過海上就可以很大,金融圈現在是全球網路聯在一起,是虛擬化的世界,全球可以覆蓋。 歐盟是一個共同市場,是內向型的東西,內向型是因為內部的生產和貿易的成本會低於外部,所以就形成了在一個區域內的共同利益,並具有排他性。如果在一個共同市場內部,不能給大家都帶來好處,比如有利於共同降低交易成本,重新最佳化資源配置,是不可能組成一個區域共同體的。就這點來說,東歐國家的經濟、產業的經濟聯絡只能在歐洲,不可能跟美國去分工,你說東歐生產的零配件,可以運到美國組裝汽車嗎?如果在美國銷售還可以,但要再運回歐洲來銷售就根本不可能,那是太大的浪費,美國的汽車工業就沒有競爭力。從這點來說,東歐國家的經濟利益最終還是在歐洲,只要是讓它加入經濟共同體,歐洲新的技術和資金進入到東歐國家,雙方都得益。歐洲有一個發展中的經濟進來,會帶來更高的增長速度,東歐國家會提升技術,會提高它的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