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ssorigin="anonymous">

神聖智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還記得大前年的海原大地震嗎,那也是我們科學家預測出來的……”

“我們的科學家真是了不起!全世界也就我們才有這種技術吧!”範含翹起了大拇指。

“當然,這可是我國的重大科學成就。”文德嗣面不改色的笑著說道:“不過,這項技術目前還不太完美,級別小的地震還不能預測,有時候也不太準。而且還有時間限制,大約只能在半個月到一個月之前預測到……”

文德嗣也不是胡說,地震預測這項技術確實存在,但那是百多年之後出現的。地震預測這玩意兒直到21世紀中期都是難題,這個大坑不知埋了多少科學家進去。這種高科技成為現實,那都是21世紀後期的事情了,當然這在23世紀也算不上什麼了。當時文總上班的採礦基地都有這玩意兒,採礦行業是很怕遇到地震的,所以他們是最先應用到這項技術的行業之一。這套地震監測裝置的終端倒是在辦公樓基地,但是地殼探測器等相關的配套裝置卻在外面,並沒有一起穿越過來。

這項技術的理論和裝置原理倒是有現成的資料,但那些相關裝置的製造工藝卻不是20世紀的科技能夠再現的。

所以前些年文總也沒這個本事去預測地震,他都是靠著歷史記錄來“預測”呢。好在地殼運動這種東西是很穩定的,不會受到所謂“蝴蝶效應”的影響,或者說能夠影響地殼運動的玩意兒已經不能叫“蝴蝶效應”了。要不他也不敢這麼肯定。

當然科社黨政府雖然可以從歷史資料上知道有啥時候在哪裡會有地震,但也沒辦法消除,這項高科技就連23世紀都難以辦到。

直到去年4月份,再眾多科學家的努力下,並使用了部分基地上的後世裝置,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製造出了一些勉強能用的代用品。

不過這些東西也只是勉強能用,其效能遠遠不能和後世的同類比,敏感度、誤差和預測時間等各種指標都要差八條街那麼遠。震源太深的,震級小的地震預測不了,預測時間的也短,短則一天,最多不過半個月,而且誤差也比較大,從一天到十天不等。所以他給範含的解釋也是加了很多限制條件。

但是不管怎麼說,這種技術在目前甚至100年後,都已經算是黑科技了。至於更好的地震監測系統,就只有慢慢攀科技樹了。

………………………………………………………………………………

1923年9月1日,樂浪省帶方市,省地質研究所。

帶方市就是原時空的漢城或者叫“首爾”,在本位面因為漢江已經被改回舊名帶江,所以這個江邊的城市自然也恢復舊名為“帶方”了,這個名字源於魏晉時期的帶方郡(在漢代叫真番郡)。

地質研究所也是負責地震監測的機構,因為目前的地震監測裝置侷限性很大,監測範圍比較小,所以必須多點設定。按照地域分佈,每個省郡級機構都設定了至少一個地震監測機構,樂浪省這邊就有兩個,帶方市一個,濟州縣一個,面積大的省郡甚至有十幾個。

這套裝置造價可不便宜,一套裝置加上建築、水電等相關設施的投資,起碼上百萬華元,全國要全面鋪開的話,得花幾億華元。或許有人會說,既然有對於地震的歷史記錄了,再去花這筆錢不是冤枉嗎?這錢投資是完全值得,且完全必要的。先不說以前的那些歷史記錄也不是那麼完備,也有一些沒有記錄到的地震。單就在科研方面,這些裝置就是一個很重要的突破,它們的功能可不僅僅是預測地震呢,對於地球物理、地質等學科都有重要意義。再說,有了這些東西,也就有充分的理由來說明中國政府為什麼能預知地震。

樂浪省地質研究所的地震監測中心是第一批完成的,因為這裡臨近地震活躍帶。這個把月來,省地質研究所的地震監控中心就一直在忙碌著。

監控中心的保密級別很高,是設定在研究所的地下室裡。在地下室的最下面,是一臺很大的機器,佔地上百平方米,這就是地震監測系統終端的一部分——地震波訊號接收器。

這臺地震波訊號接收器上伸出了十幾根粗粗的導線,連線著上一層的電腦,隨時將其接收到的訊號後,再傳導到配套的大型電腦上加以分析,再以專用軟體轉化為人類能看懂的各種圖文資訊。

是的,受到工藝所限,原本一體化的地震監測系統終端裝置不得不分成了“接收”和“分析及顯示”兩個部分。沒辦法,這已經是現在的工藝所能做到的極限了,很多代用零部件因為工藝所限,不得不增加體積遷就效能。所以原本只有一個筆記本大小的終端,

仙俠小說推薦閱讀 More+
重生超進化

重生超進化

陛下駕到
關於重生超進化:穿越時空,來到平行世界,得【大進化系統】,進化之光可促使一切物品和生命進化。最不講理的金手指,一道進化之光,實力提升,破爛變珍寶,草雞變鳳凰,野草變仙草。有毀天滅地的法寶,有超越文明的黑科技造物,有縱橫星河的寵物,有自創世界的小弟,還有青梅竹馬的妹子……諸子百家的世界,進入現代文明,顯脈掌握世俗,隱脈掌握修行界。做為雜家第368代弟子,唐景霖繼承了爺爺的“無憂雜貨店”,從此開始了
仙俠 連載 101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