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智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ps:月底求票
………………………………………………
同盟國在地中海的勝利,無疑是對協約國的沉重打擊。同時這也是義大利和奧匈帝國的勝利,義大利的海軍一下子就成了世界新貴不提,就連一直被人詬病的奧匈海軍,也從一支不受待見“岸防艦隊”變成了一支可堪一戰的海上力量了。至於土耳其,就更不用說了,他們在俄土黑海之戰已經出了一把風頭。
他們使用的主力艦自然也成了各方勢力的關注物件,土耳其的不用說了,伏羲級作為當今世界上製造數量最多,使用國家最多的“標準戰列艦”早就被世人熟悉,對它的那些效能引數,各國的海軍專家和技術人員都可以倒背如流了。
義大利此次參戰的無畏艦有三種,但丁?阿利格伊切裡號已經戰沉不作討論,三艘加富爾伯爵級和兩艘安德烈亞?多利亞級都在戰鬥中表現出色。加富爾伯爵級和原時空歷史上的同類完全一樣,沒什麼變動,這裡就不多說了。
安德烈亞?多利亞級的變化就很大了,同樣是受到了伏羲級的刺激,意呆利當時對於新的戰列艦也提出了比原時空更高的要求,原本準備配置的12英寸級主炮就顯得落伍了。義大利海軍就要求設計方把主炮提升到14英寸級別,設計師就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放大,重新設計了安德烈亞?多利亞級。
當時義大利其實並沒有生產14英寸級主炮的技術,不過用不著擔心,協約國和同盟國都在拉攏他們,主炮上的門檻對於義大利來說,武器不是問題。同盟國這邊給的是和伏羲級一樣的360毫米艦炮,而協約國給的和金剛級一樣的14英寸(356毫米)主炮。也就是說,義大利是當時世界上唯一一個,同時掌握了兩大對立陣營的主炮技術的國家。
同時被兩大列強集團伺候的感覺好棒好棒的,義大利人當時就挑花眼了,不過最後他們考慮再三,還是選擇了英國的14英寸(356毫米)主炮。
原因有兩點,其一是因為這款主炮是牛牛當年給小弟日本量身訂造的,考慮到了日本的生產能力,所以特別降低了技術要求,簡化了工藝。而義大利人的生產能力也就比日本強一點兒,這款主炮對於他們來說,更容易上手。其二嘛,自然是對於日不落帝國的盲目信任了,當今地球頭號海軍強國的東西能差嗎?
於是比原時空大了一圈的安德烈亞?多利亞級就出現了,外形和武器佈局倒是變化不大,武器換成了三座三聯裝及兩座雙聯裝356毫米45倍口徑主炮,主裝甲帶厚度也增加到12英寸(原版是9。8英寸),這麼一來排水量就直線上升,達到了噸,比原版多了一半。
該級軍艦義大利一共建造了兩艘,安德烈亞?多里亞號和卡約?杜伊利奧號,都是1911年10月份開工,1915年的8月份和12月份相繼入役。
………………………………………………………………
奧匈帝國海軍的無畏艦隻有兩種,第一種聯合力量級和原時空差別不大,就是把主炮從原來的305毫米換成了310毫米45倍徑炮。另外就是炮塔不一樣了,原版的聯合力量級雖然也是使用的三聯裝炮塔,但是他們炮塔設計有問題,炮塔的彈藥提升通道卻只有兩條,使得彈藥供給速度受到限制,不能充分發揮其主炮配置的優勢,所以只能算是“偽三聯裝”。而在本位面由於得到了中國的三聯裝炮塔設計,這個毛病就沒有了。本位面的聯合力量級同樣是製造了四艘,聯合力量號、泰格霍夫號、歐根親王號和聖?伊斯特萬號。
而第二種無畏艦,就是原時空沒有的型號。這種被稱為“伊麗莎白皇后級”的超無畏艦,是本位面第一種三座三聯裝主炮塔,前二後一佈局的戰列艦。這一級戰艦的設計是參考了德國的巴伐利亞級(伏羲級的放大版),主炮同樣是390毫米45倍徑,而由於採用了球鼻艏,所以外形初看起來有些像是小號的“大和級”。
因為本位面造艦競賽更加劇烈,看著各大列強都在憋著勁的下餃子,此時實際掌握奧匈帝*政大權的皇儲費迪南大公也坐不住了。他也是個雄心勃勃的君主,有心讓本國海軍擺脫“岸防艦隊”的帽子,對於海軍建設也非常上心。
在費迪南殿下和帝國政府的親切關懷下,奧匈帝國海軍得到了大力扶持,建造出了“聯合力量級”這種跟得上時代的無畏艦。但是費迪南殿下的野心可不止這點兒,看到隔壁的義大利正在建造安德烈亞?多利亞級之後,他又睡不著了。比起13門356毫米主炮的安德烈亞?多利亞級,只有12門310毫米主炮的“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