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聖智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ps:今天去親戚家了,第一更現在送上。
……………………………………………………
“臥槽,這坑爹的地形啊!”
一架空地協同指揮機在1萬米的高空盤旋,這種指揮機是由空警-4戰場監視飛機(原型e-8)擔任的,因為是客機的底子,機身寬敞,居住性極佳,噪音很小,在上面指揮是十分舒服的事情。但是此刻在上面坐鎮的龍若飛上校看著資料鏈傳來的目標影象,卻感到十分的無語加蛋疼。
印度佬把那些炮位搞得太變態了,好多是反斜面不說,還有好些是放在山洞或山凹裡,位置都十分刁鑽。要是沒有地面人員的指引,就是再來十倍的飛機也炸不到那些目標,哪怕是導彈也很難命中。兩個個體的智商差距可能很大,但兩個人群的智商差距就非常小,自從本位面的導彈和制導彈藥提前問世後,各方勢力都在研究如何應對這種新玩意兒,阿三們又不是沒見過世面的原始人,好歹也被英國調教了那麼久,後來又得到了美國佬的“無私”幫助,自然也有一整套防禦辦法。
龍若飛上校是陸航第23攻擊機團的團長,擔任這次陸航攻擊群的指揮官,開攻擊機出身的。他最先開的就是強-3“林鴞”俯衝攻擊機,在歐美國家,是把這種機型叫做俯衝轟炸機,但是在中國不一樣,凡是承擔這種點對點目標打擊任務,從低空、超低空攻擊敵地面(水面)中小型目標,對己方部隊實施直接火力支援的都算成攻擊機。
好吧,其實攻擊機和轟炸機的定義都不是很統一,一般來說,攻擊機強調對動態目標的襲擊,如坦克叢集或軍艦,而轟炸機主要是襲擊地面靜態目標,如工廠、城市等建築物。.但是隨著技術發展,制導彈藥的普及,轟炸機一樣可以打動態目標,這兩者的區別就不是那麼清晰了。所以現在中國的分類很簡單,空軍的就是轟炸機,陸航和海航的就是攻擊機。
龍若飛非常喜歡這種帶著驚心動魄的尖叫,從高空大角度俯衝而下的攻擊機,他覺得這有一種“善攻者動於九天之上”的快感,還有一種“眼看著大地向自己快速撲面而來”的刺激感。但是很遺憾的是,到了1930年,中國就全面退役了“林鴞”俯衝攻擊機,雖然後來的強-5“原鴞”攻擊機也有俯衝轟炸的能力,但是中國已經逐漸取消了這種戰術。因為中國航空兵已經開始裝備制導彈藥了,用不著飛行員們去直接面對越來越瘋狂,越來越猛烈的防空火力。
而現在更過分了,只要有地面引導小組,攻擊機們只需在幾十公里外遠遠投下導彈或滑翔炸彈就好了,不要說冒著防空火力穿梭,甚至可以連目標長啥樣都不用看到,而且命中率還高得驚人。
“哎,現在的戰爭真是越來越無聊啊!老子當年辛辛苦苦練出來的俯衝轟炸技能都白瞎了……”龍若飛上校忍不住感嘆道。現在的戰爭模式讓他不禁有種空有屠龍之技卻無龍可屠的遺憾。
“大鳥1號,大鳥1號,冷眼3號呼叫!冷眼3號呼叫!”在c據點的3號引導組向空地協同指揮機發出呼叫。
“我是大鳥1號,請指示目標。”龍若飛答道。
“1號目標,103-123方格,1枚250公斤半穿甲高爆彈。”指揮機發來了指令,同時把目標引數透過資料鏈發給了辛上校。
龍上校立即向部下的一架巨嘴鳥攻擊機下達命令:“19號,19號,1號目標。250公斤穿甲燃燒彈……”他同時把目標引數傳輸過去。
19號是一架強-6“巨嘴鳥”攻擊機,這是一種雙發雙座輕型多用途戰術偵察攻擊機,以原時空後世的ov-10“野馬”攻擊機(不是p-51野馬)為藍本魔改而來。其原版就是一款相當不錯的輕型攻擊機,但它的缺點就是發動機功率太小,單臺發動機只有533千瓦,使得外掛重量只有1100公斤,最大時速只有452公里。沒辦法,人家原本只是偵查機,攻擊任務只能客串。
本位面的“巨嘴鳥”在原本“野馬”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改進,首先是強化了裝甲防護,修改了機型,強化了氣動效能,並換裝了兩臺渦槳-3丁型發動機,單臺功率提升到2000千瓦(2682馬力)。因為採用各種太空新型材料,雖然魔改之後的裝甲增強,空重反而下降到了3200公斤,但是載彈量卻提升到了4500公斤,而且防禦力大幅度上升,最大時速提升到750公里,成為了一款非常優秀的前線輕型攻擊機,當然它的載彈量已經達到了中型轟炸機的標準。
至於為什麼不用單發飛機的原因,就是到了二戰這個時代,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