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340餘人,繳機槍3挺,長短槍230多支。在大沙河戰鬥中,第4師政委周樹東不幸陣亡。
5、6月間,魏拯民指揮軍部和第2、第4師各一部,利用打入敵營的人員作內應,一舉攻克臨江縣廟嶺據點,殲滅偽軍1個營,繳獲迫擊炮1門,輕、重機槍4挺,步槍100多支,以及大批彈藥、給養。6月下旬,敵從朝鮮境內調來日軍第19師約2000人,企圖“圍剿”長白縣境的第2軍。第2軍以第4、第6師為主,第2師一部配合,設伏於長白縣十三道溝間山峰,利用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形,與來敵展開激戰,殲其一部。
抗聯第1路軍從編成至1937年7月初近一年時間裡,與日偽軍進行大小戰鬥近百次,殲滅日偽軍數千人,游擊區擴充套件到十幾個縣,部隊發展到1萬餘人,政治影響不斷擴大,嚴重威脅著日本在東滿和南滿的殖民統治,日軍驚呼抗聯是滿洲“治安之癌”。'〔日〕岸信介主編:《啊!滿洲》,第402頁。'
二、中共吉東省委建立,東北抗聯第4、第5、第7軍編成,吉東地區抗日遊擊戰爭進入新階段
(一)東北抗聯第5、第4、第7軍先後編成,中共吉東省委建立
吉東係指松花江右岸,烏蘇里江左岸,牡丹江流域和中東鐵路東段道北、道南20餘縣。活動在這一地區的人民革命軍根據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關於統一軍隊建制的指示和中共吉東特委的要求,從1936年春開始陸續編成東北抗日聯軍第5、第4、第7軍。
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1936年2月,活躍在綏寧地區的東北反日聯合軍第5軍正式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5軍,軍長周保中,副軍長柴世榮,參謀長張建東,政治部主任胡仁,轄兩個師,7個團和1個教導隊,約3000人,建制如下:
第1師
師長:李荊璞 副師長:姜振榮 參謀長:張鎮華 政治部主任:關書範(後叛變)
第2師
師長:傅顯明 參謀長:陳翰章 政治部主任:李光林
軍教導隊
1937年以後,第5軍又增編第3師,師長李文彬,政治部主任王效明,轄3個團。
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1936年3月,活躍在密山、勃利、穆稜和虎(林)饒(河)地區的東北抗日同盟軍第4軍正式改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4軍。軍長李延祿(1936年李奉調入關,由李延平代理,1937年正式接任軍長),參謀長胡倫,政治部主任黃玉清,轄3個師,7個團,1600餘人,建制如下:
第1師:師長 李延平(兼) 政治部主任:黃玉清(兼)
第2師:師長 鄭魯巖 參謀長 崔石泉 政治部主任:崔榮華
第3師:師長 李天柱 政治部主任:鄧化南
1936年7月,第4軍又將在富錦南部山區活動的原自衛軍第2旅餘部編為第4師,師長劉振國,政治部主任樸德山。11月,上級決定在第4軍第2師的基礎上成立抗聯第7軍。於是第4軍又以原第5團為基礎,組建了新的第2師,師長李天柱;以原第3師第7團為基礎,成立了第3師,師長官顯庭。此時,全軍已達2100餘人。
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第7軍的前身是1933年6月成立的饒河反日遊擊隊。1934年2月,該游擊隊改為饒河民眾反日遊擊大隊。1935年9月,編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4軍為第4團。1936年3月,擴編成第4軍第2師。同年11月,為適應虎林、饒河地區抗日遊擊戰爭發展的需要,中共吉東組織決定將該師擴編為東北抗日聯軍第7軍,陳榮久任軍長,崔石泉任參謀長,下轄3個師,3個團,共700餘人,序列如下:
第1師:師長 陳榮久(兼)
第2師:師長 李學福 參謀長:金鐸
第3師:師長 景樂亭 參謀長:閻敬山 政治部主任:金鐵宇
中共吉東省委成立
1936年中共吉東特委遭敵破壞後,根據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指示,先後成立了中共下江特委、道北特委和道南特委,分別領導吉東十餘縣黨的工作。隨著吉東地區抗日遊擊戰爭的發展和抗聯各軍的成立,中共吉東組織於1937年3月10日在依蘭縣四道河子(現為林口縣)召開擴大會議,決定在上述三個特委的基礎上,成立中共吉東省委,負責領導整個吉東地區的抗日鬥爭和抗聯各軍。省委由宋一夫、周保中等8名委員組成,宋一夫為書記。會議還對今後抗日救亡運動和游擊戰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