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隊,使每支武工隊都有營以上幹部負責。武工隊由15支擴大到37支。同時,還派出39個主力連和49個遊擊中隊,配合武工隊進行對敵鬥爭。武工隊根據晉綏軍區的對敵鬥爭計劃。進入離石至嵐縣、忻縣至靜樂、五寨至三岔堡公路沿線及交城以西的山區,發動群眾,一個村莊一個村莊地向敵人擠出地盤,主力部隊與武工隊,民兵相配合,根據不同情況,對敵偽據點採取不同辦法,例如:包圍孤立,造成敵人供應困難、生活不便,被迫撤走;相機乘虛襲擊佔領;策動偽軍反正,裡應外合佔領;集中兵力強行奪取。第8軍分割槽派出的武工隊依靠群眾,在交城西北地區,摧毀了一個由40多人組成的特務網。2月7日,又在岔口以西的石沙莊伏擊殲敵28人,並將13具屍體送進岔口據點,對敵人震動很大。30日,又襲擊岔口據點,殲敵40餘人。僅3個多月時間,晉綏區軍民即摧毀了800多個村“維持會”,在500多個村莊恢復和建立了抗日政權,爭取並改造了近400個村“維持會”成為兩面政權。在1943年上半年,已基本上將日偽軍擠到據點和交通線附近;全軍共拔除敵據點58個,收復村莊1000多個,使整個晉西北變為我進敵退的主動局面。
山東軍區於1943年初,決定繼續貫徹“敵進我進”的方針,即運用“敵打進我這裡來,我打到敵那裡去”的“翻邊戰術”,以600多名幹部組成43個武工隊,深入鐵路沿線和被敵人“蠶食”的地區活動。這些武工隊積極戰鬥在敵佔區,採取靈活多變的辦法和戰術,宣傳群眾,組織群眾,領導群眾反搶糧、抗苛捐雜稅,保護群眾利益,解除群眾對敵負擔;鋤奸反特,打擊日偽武裝和政權;採取點“紅黑點”,記“善惡錄”等辦法,瓦解和爭取偽軍,開展和繁殖游擊戰。一年中,山東軍區的武工隊、小部隊共拔除日偽據點340多處,開闢村莊7000多個,還在偽軍和偽組織中建立了1000多個內線關係,促使7000多名偽軍潰散、逃亡,有力地配合了反“掃蕩”、反“蠶食”鬥爭。
1943年春季,日軍的大規模“掃蕩”首先從山東開始。1月10日,日軍第12集團軍(司令官喜多誠一中將)以7000餘人的兵力,分別由廣饒、羊角溝、利津、濱縣、蒲臺、博興等地出動,向小清河以北八路軍清河軍區駐地北隋一帶合圍。清河軍區機關立即由蒲臺、博興之間轉向敵後。1月14日,清西軍分割槽獨立團第7連遭敵合擊,與敵展開激戰,最後全部壯烈犧牲。
清河軍區令其他軍分割槽部隊在外線廣泛開展破襲戰,內外線部隊密切配合打擊敵人,迫使其大部退集到津浦鐵路沿線。1月17日,日軍8000餘人和偽軍4000餘人對八路軍冀魯邊第2軍分割槽進行合圍“掃蕩”。該軍分割槽部隊採取分散作戰的辦法,使敵人的3次合圍全部落空。
為了適應新的鬥爭形勢,統一和加強山東抗日武裝的領導,1943年3月,八路軍第115師與山東軍區領導機關合並,成立了新的山東軍區,羅榮桓任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新的山東軍區,下轄魯南軍區、魯中軍區、清河軍區、冀魯邊軍區、濱海軍區、膠東軍區等6個二級軍區。第115師與原山東軍區所屬各旅及各支隊的番號撤銷,統一整編為13個主力團,實行了主力軍地方化,加強了地方武裝。
4月22日至29日,日軍又以獨立混成第5、第6和第7旅以及偽軍各一部共2萬餘人,再次對清河區進行“掃蕩”。敵人在8天內連續3次搜尋併合圍清河軍區領導機關和主力部隊,均未得逞。爾後,敵在清河區北面以三里莊為中心,部署日偽軍2500人的兵力,控制黃河沿線;在南面以7000餘人的兵力,沿小清河由東向西展開,以夾擊之勢步步向內“蠶食”。清河軍區遂以一部兵力與民兵相配合,對敵展開廣泛的游擊戰,打擊日偽軍“蠶食”活動;同時,集中直屬團及特務營於5月28日,以襲擊手段攻克北線敵三里莊據點,殲滅偽軍1個團大部。6月4日,日偽軍南北兩線同時出動,佔據廣(饒)博(興)蒲(臺)中心區,並建立據點20處。清河軍區主力轉移到利津以北墾區,7月利用青紗帳,乘敵換防之機發起反擊。至9月,該軍區不僅殲滅偽軍3個團,收復被佔的中心區,而且恢復了小清河以南部分地區。
在恢復和擴大根據地的鬥爭中,山東各地民兵和游擊隊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們不僅把襯落戰和三五成群、忽聚忽散的“麻雀戰”結合起來,打得敵人措手不及,而且還根據敵活動規律,創造了敵人走到哪裡就打到哪裡的“車輪戰”,同敵人兜圈子的“推磨戰”,以及一村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