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戰略
1943年秋後,中國軍隊在中國戰場消耗和鉗制了大量日本法西斯陸軍主力,敵後抗日根據地軍民逐步開始了區域性反攻;盟軍在太平洋戰場、蘇德戰場和北非、地中海戰場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從全域性看,戰爭的主動權已經從法西斯軸心國手中轉入反法西斯的同盟國手裡。然而,處於窮途末路的德、日法西斯軍隊儘管在退卻中也仍要頑強抵抗,企圖拖延戰爭時間,苟延殘喘。
形勢的變化,給同盟國家提出了一系列新問題,美國、英國和蘇聯等國首腦都認為有必要進一步加強同盟國家之間的合作,協調軍事戰略,加速擊敗法西斯軸心國,推動這場空前的世界大戰早日結束,並就一些重大國際問題交換意見。
(一)莫斯科外長會議,協調對德、日的作戰計劃
1943年8月19日,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聯名打電報給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斯大林,建議舉行三國首腦會議。8月24日,斯大林覆電表示,可先舉行三國外長會議,以便為首腦會議作實際準備。
10月19日至30日,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英國外交大臣安東尼·艾登和蘇聯外交人民委員維·莫洛托夫在蘇聯首都莫斯科舉行會議,與會的還有一些高階軍事參謀人員。會議的議題主要有:關於儘快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以迫使德國東西兩面作戰,加速其滅亡問題;關於加速戰爭的結束及戰後建立安全制度問題;關於建立盟國問磋商與戰爭有關的機構問題:經過討論,會議發表了《會議公報》和4項《宣言》。公報指出,美、英、蘇三國政府保證“在有關共同作戰努力的一切問題上緊密合作”,並“一致認為在戰爭結束後期內繼續目前在進行戰爭時的緊密協力和合作。”發表的4項《宣言》中,最重要的是《普遍安全宣言》。由於中國人民進行的抗日戰爭對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了重大貢獻,中國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四大同盟國家之一的國際地位受到了重視,被邀加入了這一《宣言》,由當時中國駐莫斯科大使傅秉常受權與三國外長一起在《宣言》上簽字。
《宣言》莊嚴宣告,四國政府決心繼續對法西斯軸心國作戰,“直至各軸心國在無條件投降的基礎上放下武器時為止”;四國保證在受降和解除法西斯侵略軍“武裝等一切事項,將採取共同行動”;四國準備“根據一切愛好和平國家主權平等的原則,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以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四國準備在戰爭結束後,除了經過協商和為實現本宣言所預期的目標以外,“它們將不在其他國家領土內使用其軍隊”,並就控制軍備達成一項實際可行的全面協議。'《國際條約集》(1934~1944)。世界知識出版社,1961年版,第401頁和第403~404頁。'
《宣言》為戰後和平的締造奠定了基礎,也為後來聯合國憲章的制定,確立了一些基本原則。
會議還就義大利國家民主化和消滅法西斯殘餘、建立民主制度問題,以及奧地利的自由與獨立問題,進行了協商,分別發表了《關於義大利的宣言》和《關於奧地利的宣言》。為了戰後依法追究與懲處戰犯,會議發表了經美、英、蘇三國首腦簽署的《關於德國暴行的宣言》。會議還決定在英國首都倫敦建立“歐洲諮詢委員會”,儘快向美、英、蘇三國政府提出戰後歐洲安排的建議。
外長會議取得了積極的成果,盟國之間的互相信任、互相支援和協調合作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10月30日,在會議結束時的晚宴上,斯大林同美國國務卿赫爾談話中第一次正式表示:在同盟國打敗德國法西斯以後,蘇聯將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
(二)開羅會議,中、美、英三國首腦討論聯合對日的作戰計劃
莫斯科外長會議結束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邀請蔣介石共同商討進一步聯合對日的作戰計劃。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三國政府首腦會議在埃及首都開羅舉行。會議著重討論了戰後如何處置日本的問題。經過協商,很快取得了一致意見,簽訂了《開羅宣言》。宣言莊嚴宣告:
“關於今後對日作戰計劃,已獲得一致意見,我三大盟國表示決心,以不鬆弛之壓力,從陸海空諸方面加諸殘暴的敵人。此項壓力已經在增長之中。我三大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於制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三國決不為自身圖利,亦無拓展領土之意。”三國的宗旨是: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得的或佔領的一切島嶼;把日本所侵佔的中國領土,如東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