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為德國的盟國,日本軍政當局內部主張配合德國行動,立即對蘇開戰的北進論活躍起來,陸相東條英機和外相松岡洋右為北進派的代表人物。松岡甚至估計:“德蘇戰爭在短期內就要結束。今秋或本年之內德英戰爭也將結束,不要對形勢持過分觀望態度。”'〔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大本營陸軍部》(2)朝雲新聞社,1968年版。第311頁。'他們主張,首先實施北進,解決北方問題之後再向南進。松岡曾是日蘇中立條約的炮製者和締定者,轉而鼓吹對蘇開戰,有人對此提出質詢,松岡回答說:“英雄善於回頭,我輩講過南進論,但今天卻必須立即轉向北方。”'〔日〕信夫清三郎:《日本外交史》下冊,商務印書館,1980年版,第164頁。'
但是,由於侵華戰爭的牽制,日本兵力嚴重不足。部署在對蘇前沿的關東軍頭目首先提出不同看法:“對蘇行使武力需要相應的準備時間,實際難於過早和過急地加以實施。”參謀部作戰指揮機構強調:“以八九月前後出現行使武力之良機為前提而促進戰爭準備。”'〔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大本營陸軍部》(2)朝雲新聞社,1968年版,第318~319頁。'
因為至少需要在八九月份才能判斷歐戰的形勢結局以及蘇軍在遠東究竟能保留多少兵力,海軍方面則強調南進,對於北方的策略是“待柿子熟再摘”。6月30日的軍事參議官會議認為,應該避免立即介入德蘇戰爭。
日軍作戰指揮機構認為,當蘇聯對德作戰吃緊的時候,就必然會將遠東兵力西調,遠東蘇軍減半之時,即從現有70萬人減少到35萬,為對蘇進攻“最為有利”時刻。甚至還明確強調,若對蘇作戰兵力超過以上估計數字太多,如需要三四十個師之時,則“應放棄行使武力”。'〔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大本營陸軍部》(2)朝雲新聞社,1968年版,第309~310頁。'
7月2日御前會議制定《適應形勢演變之帝國國策綱要》,規定日本的方針是:“不論世界形勢如何變化,也要堅持以依靠建設大東亞共榮圈而確立世界和平之方針,”據此應該“加快向南擴張之步伐。並視形勢的變化而解決北方問題。”'〔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大本營陸軍部》(2)朝雲新聞社,1968年版。第309~310頁。'
1941年6月德蘇戰爭爆發前夕,日軍提出的一份調整方案《準備南北對陣》'〔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大本營陸軍部》(2)朝雲新聞社,1968年版。第318頁。',內容是:
甲、準備南北對陣的態勢
1。以日本內地2個師(第51師、第57師)派往滿洲,使駐滿、鮮兵力成為16個師的基幹陣容,作為對蘇警戒兵力。另以日本內地1個師(第7師)作為對庫頁島的預備乒力置控於北海道。
2,以在華4個師(近衛師、第5師、第18師、第48師)作為對南方之預定兵力而集結待機。其中近衛師進駐法屬印支南部。
3,中國戰線以23個師(其中1個師即第38師擔任對香港作戰)確保現在的作戰面。
4。以日本內地5個師(第2師,第16師、第52師、第55師、第56師)作為總預備隊。另在日本內地新編成兩個師(第53師,第54師)。
乙、解決北方
1。以日本內地5個師與在華4個師增派至滿洲,使在滿、鮮的對蘇進攻兵力為25個師的基於陣營。
2。對南方預備兵力如準備對陣方案所規定。
3,從中國抽出6個師作為總預備隊。中國作戰面適當縮小。
丙、解決南方
1。以內地5個師增派至南方,使南方作戰兵力為9個師。另派1個師擔任香港作戰。
2。對蘇警戒兵力如準備對陣方案所規定。
3。從中國抽出6個師作為總預備隊,中國作戰面適當縮小。
以上方案的基本要求是,無論對蘇還是對南方作戰,都需要從中國戰場抽調兵力,至於抽調多少,則將以作戰規模而定。按上述方案所決定的對蘇兵力安排大體為兩種選擇,第一是在中日戰爭期間與蘇對峙而部署所謂“警戒態勢”兵力,以16個師為骨幹;第二是根據需要而發動對蘇作戰,需要在中國東北地區集結25個師。
上述方案提出後不幾天,德蘇戰爭爆發,日本軍政當局內部有關北進或南進的討論更為激烈,同時也對蘇軍在遠東兵力部署及其戰鬥力作了新的估算。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