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控制形式同東北偽滿軍有所不同。關內偽政權和偽軍在形式上多有一套獨立的指揮系統,戰術部隊以下一般沒有專設的日本人顧問或指揮官。各部隊直接聽命於配置地區日軍部隊指揮官的指揮,在華北及華中等地,日汪之間的協定規定,日軍首長即可指揮偽軍的團長及其下屬官兵。可見,汪政權“和平救國軍”比較東北等地各系統偽軍,雖有相對的汕立性,而實質上仍然完全是一支附庸軍隊。汪政權不僅政治上完全為日軍所控制,其數十萬偽軍也由日本設定的最高軍事顧問部指揮。軍官教育、軍事訓練、武器裝備等方面,均由日本人掌握。日軍對汪偽軍的方針是明確的: “配備、指導及使用……等方面,實質上應由日本軍隊統轄。”'〔日〕堀場一雄:《中國事變戰爭指導史》,時事通訊社,1962年版,第549頁。'
日軍對各地偽軍所擔負的任務,在各時期有所變化。汪政權正式登場後,集團無固定編制,每集團約以2~4個團編成。
1941年1月31日,日軍統帥部在《中國方面武裝團體之整備及其指導要綱》中規定:
“一、中國方面武裝團體在近期內基本宗旨,應以協助我佔領地區之治安肅正為主,並使之成為完成國民政府政策之支柱,此外除特別規定,應考慮各地方特色為鄉土之自衛安民而加以整備和指導。
二、今後隨著事變處理與國民政府的發展,逐漸在佔領地全境對其加以綜合整備、重新整理軍容,以日本軍隊為後盾而獨立擔任治安之維持,在可能的條件使之協助日本軍隊的作戰。”'〔日〕堀場一雄:《中國事變戰爭指導史》,時事通訊社,1962年版,第548頁。'
日軍在各地戰爭愈是陷入困境,其兵力不足問題愈是突出,對偽軍的扶植便愈是積極,使用範圍也愈加廣泛。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汪偽軍還正式對英美軍隊宣戰,雖無力直接投入戰鬥,卻也起到了吶喊助威的作用。
特別是在華北等地戰場上,由於日軍主力不斷抽走,偽軍擔負了更多的作戰與守備任務。當然,偽軍士氣低下,戰鬥力很差,完全不是抗戰軍民的對手,偽軍的參戰和發展並未挽救日軍在華北等佔領區軍事形勢的日趨崩潰。
四、興亞院的成立和作用
隨著新建傀儡政權的增加,日本決定建立一個管理佔領區傀儡政府的統管機關,以便於協調對華政策。
1937年10月,曾在內閣之下設定掌管佔領區殖民經濟事項的第三委員會,以協調各方意見。1938年初,法制局提出建議,設定東亞事務局以作為專門處理有關中國問題的中央機關,而外務省只作為外交機構處理單純的外交問題。在企劃院,提議設定性質相同但更大規模的“對華院”。這些提案,使日本軍政當局關於設定對華機關的主張進一步統一併確定下來。1938年9月29日宇垣辭職,近衛兼任外相,上述設定“對華院”案立即被付諸實施。
同年10月1日,日本召開五相會議,正式決定建立“對華院”。確定其宗旨是:“對華院及其現地機關之設定,負責政治、經濟及文化等各領域全部事務,各軍特務部及其他機關在該院現地機關設定之時起,即將此等事務一併向其移交。”12月16日,又將對華院改稱“興亞院”,其組織法規定:興亞院總裁由首相擔任,副總裁由外、藏、陸、海各大臣擔任。興亞院的任務和許可權是:“在中國事變之際,擔任處理在中國的有關政治、經濟、文化等事務,有關確定政策的事務以及特殊會社之業務監督”等等。'〔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部:《華北治安戰》〈1〉,朝雲新聞社,1984年版,第106頁。'
在各主要佔領區設定興亞院聯絡部,並規定有關軍事及警備事項,各聯絡部必須接受各地方陸、海軍高階指揮官的指揮。
興亞院的設定,使日本對佔領區的殖民統治更加集中。這種集中,是軍部及各地駐軍權力的進一步擴大。興亞院名義上是掌管佔領區軍政權力的機關,但興亞院及其各地聯絡部,都是日軍手中的工具。日本在各佔領區的駐軍司令部,才是各偽政權的太上皇。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以興亞院體制為基礎加以擴大,成立了“大東亞省”,配合軍部管理新佔領的各個地區。
所以,興亞院的成立,標誌著日本對各佔領地區殖民統治的強化,也是日本軍政當局為克服矛盾,特別是協調軍部與外務省步調的重大措施。
第四編 轉入相持(1938。11~1940。12)
第二十三章 日本實行“以華制華”和“以戰養戰”的殖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