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重申了上述方針。
1935年12月27日,毛澤東在陝北瓦窯堡黨的活動分子會上作的《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的報告中指出:“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和中國反革命勢力的事業,不是一天兩天可以成功的,必須準備花費長久的時間”,“帝國主義的力量和革命發展的不平衡,規定了這個永續性。”'《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152~153頁。'
在這裡毛澤東明確提出了抗日戰爭是持久的,必須有長期作戰的思想準備。
1936年7月16日,毛澤東在回答美國記者斯諾的問題中,就有關抗日戰爭勝利的條件和方針指出,中國戰勝日本帝國主義,要有三個條件:
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
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
第三是日本國內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
就中國人民的立場來說,三個條件中,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至於這個戰爭會延長多久,要看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實力和中日兩國其他許多決定的因素如何而定。如果中國抗日統一戰線有力地發展起來,各國政府和各國人民能給中國以必要的援助,如果日本的革命起來得快,則這次戰爭將迅速結束,中國將迅速勝利。
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很快實現,戰爭就要延長。但結果還是一樣,日本必敗,中國必勝。只是犧牲會大,要經過一個很痛苦的時期。
關於戰略方針,毛澤東說:“我們的戰略方針,應該是使用我們的主力在很長的變動不定的戰線上作戰。中國軍隊要勝利,必須在廣闊的戰場上進行高度的運動戰,迅速地前進和迅速地後退,迅速地集中和迅速地分散。這就是大規模的運動戰,而不是深溝高壘、層層設防、專靠防禦工事的陣地戰。這並不是說要放棄一切重要的軍事地點,對於這些地點,只要有利,就應配置陣地戰。但是轉換全域性的戰略方針,必然要是運動戰。”“除了調動有訓練的軍隊進行運動戰之外,還要在農民中組織很多的游擊隊。”“中國農民有很大的潛伏力,只要組織和指揮得當,能使日本軍隊一天忙碌二十四小時,使之疲於奔命”。“日本在中國抗戰的長期消耗下,它的經濟行將崩潰;在無數戰爭的消磨下,它計程車氣將頹靡。中國方面,則抗戰的潛伏力一天一大地奔騰高漲,大批的革命民眾不斷地傾注到前線去,為自由而戰爭。所有這些因素和其他的因素配合起來,就使我們能夠對日本佔領地的堡壘和根據地,作最後的致命的攻擊,驅逐日本侵略軍出中國。”'《毛澤東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2版,第443~446頁。'
毛澤東回答斯諾的中心點是: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主要靠中國人民的大聯合;如果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有力發展和國際援助等各種條件不能很快實現,戰爭就要延長,但結果還是日本必敗,中國必勝;中國軍隊應該進行大規模的運動戰和游擊戰。
1937年3月1日,毛澤東在與美國作家史沫特萊的談話中,對中日戰爭的趨向和結局,作了精闢的論斷,對國際反日聯合陣線的建立,提出了綱領性的主張。毛澤東首先就中日兩國之間是否還應該進行談判的問題指出,我們是不拒絕談判的,我們的和平條件是日本取消對中國的侵略政策,交還東北四省及察哈爾北部,撤退華北駐屯軍,停止一切侵略行動,只有在這些原則之下,才進行談判。一切犧牲中國領土主權的談判,我們都要反對。但是,日本現在是軍閥政府,這種談判的可能並不存在。因此,中日戰爭不可避免,德日協定之後,戰爭的威脅更加緊了一步。毛澤東說:“在日本進攻中國時,不管在什麼時候進攻,中國都應該立起抗戰。”即使“沒有友軍,中國也是必須抗戰的。而且以中國的資源與自然條件,是能夠支援長期作戰的。”“日本對中國戰爭的最後結果,將不是日本的勝利,而是日本財政、經濟以及政治的崩潰。”'《新華日報》1937年3月23日。'
毛澤東提出:“日本已有他的強盜同盟,中國決不能自處孤立。所以我們主張中、英、美、法、蘇五國建立太平洋聯合陣線。這種聯合陣線是援助中國的,同時也是各國互助的。”'《新華日報》1937年3月26日。'
綜上所述不難看出,在全國抗戰爆發前的相當一個時期,中共中央對中日戰爭的形勢,指導中國抗戰的路線和方針,以及戰爭的前途和結局等問題,都有了深入的研究,並反覆向全國人民提出自己對抗日戰爭的一系列主張。
這對推動區域性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