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子公孫朝率領楚軍去搶陳國的麥子。
本來呢,陳國如果認了不要麥子了,楚國人割了麥子也就回去了。可是陳國人不幹,出兵跟楚國人對抗。結果一仗下來,陳軍主力就泡了湯。公孫朝一看,既然這樣,一不做二不休,別隻搶糧食了。
於是,楚國大軍一口氣滅了陳國。
這一年,是魯哀公十七年(前478年),也就是春秋結束的前兩年。
一個不自量力,一個趁火打劫,曹國和陳國這兩個小國就算結束了他們的歷史使命。那麼,是不是安分守業,老老實實就能得以善終呢?
弱小就要捱打,弱小就要被滅。
這才是真理。
詮釋這個道理的是蔡國人。
蔡國人自從被吳國遷到了下蔡,徹底明白自己不過是大國的下酒菜。從那之後,蔡國人老老實實做人,再也沒有過非分之想。
可是這樣就能逃脫被滅的命運嗎?
陳國被滅三十三年之後,楚國人終於還是來了。
就這樣,蔡國滅亡了。
——這就是春秋
周敬王四十三年,魯哀公十八年,齊平公四年,晉定公三十五年,秦悼公十四年,楚惠王十二年,宋景公四十年,衛莊公四年,蔡成侯十四年,鄭聲公二十四年,燕簡公十六年,吳王夫差十九年,越王勾踐二十年。
這一年,就是春秋的最後一年。
從周元王元年(前770年)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春秋歷時二百九十三年。近三百年來,你方唱罷我登臺,各路諸侯各顯其能。
春秋五霸,歷來所說不一,除了齊桓公、晉文公和楚莊王之外,其餘人選各執己見,宋襄公、秦穆公、吳王夫差、越王勾踐,以及鄭莊公、楚成王爭奪剩下的兩個席位。不過,綜合打分之後,晉悼公作為黑馬勝出,越王勾踐則昂首入選。
這樣,《說春秋》的春秋五霸就是:齊桓公姜小白,晉文公姬重耳,楚莊王熊侶,晉悼公姬周,越王勾踐。
整個春秋,最震撼的故事排名前三的是重耳流亡、伍子胥報仇和勾踐滅吳。仇恨的力量太大太毀滅,毀滅了對手,也可能毀滅自己。
春秋第一能人當屬管仲,第二名則是范蠡,范蠡的故事沒有完,第六部仍有繼續。第三名有得一爭,在子產、祭足和狐偃之間爭奪。
三百年來,霸主陵替,沒有一個國家能夠將霸主地位維持到下一個君主。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齊國得益於管仲的改革開放,國家富裕百姓富足,但是人民安於享樂,於是齊桓公之後就再也無力稱霸;晉國民風彪悍人才輩出,可是晉文公之後,權爭激烈;晉悼公之後,全面腐敗。內閣制是晉國強盛和人才輩出的法寶,但是也是權力鬥爭氾濫的溫床,晉國權力鬥爭的殘酷令人歎為觀止,權力鬥爭的技巧成為隨後幾千年的範本。楚國原本擁有一個強勢的中央集權,可是,地盤的擴大和時間的推移同樣讓這個疆域第一大的國家成為一盤散沙,在國際鬥爭和國內叛亂中不堪一擊。至於吳越兩國,因仇恨而強大,因殘忍而無敵,這注定了東南之地不過是春秋歷史的匆匆過客,只留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現在,除了吳越已經交待之外,來看看春秋最後一年的國際格局。
晉國:貌似強大,實際上政出多門,無暇外顧。智趙韓魏四卿忙於化公為私,假公濟私,瓜分這個國家,也就是正在搞MPO(管理層收購),化國有為私有。這個國家人才眾多,不過都不為國家效力,而是效力於四大家族。其中,智家實力最強。
事實證明,晉國的內閣制太過超前。
楚國:貌似強大,貌似楚王集權,實際上楚王早已經沒有了威權。在楚國,政令基本上出不了郢都,各地方各自為政。王子王孫等既得利益階層人數太多,而人才根本沒有上升的通道,令尹司馬等等都是王族。人才要麼被壓制,要麼投奔敵國。吳越的崛起,都是楚國人才的貢獻。
楚國十天被吳國所滅,楚昭王逃難無人保護,處處遇險,十分悲慘;白公勝三百人就能政變,而諾大的郢都無人出面。
事實證明,楚國的王權制有些落伍。
對於晉國和楚國來說,儘管疆域廣闊,但是如果沒有一個好的治理,國家大未必就是好事。
這裡也提出一個問題:大國怎樣治理?
齊國:有財力沒軍力,人民富足但是國家不強。此外,陳家虎視眈眈,也在積極籌劃MPO。
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