噹噹噹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後人便在趙城定居下來,並以趙城得姓為“趙”。
又過了數百年後,趙氏的後人中有一位叫非子的因善於養馬,被周繆王的後人周孝王安排到渭水一帶叫“秦”的地方養馬,並賜其姓氏為“嬴”,以作鼓勵。由於非子的封地位於現今的甘肅省天水附近,秦趙兩塊封地的中間還隔著不少小國,他們之間本來是誰也挨不上誰的。
但是,經過春秋數百年的兼併,眾多小國因不斷被蠶食而消亡,大國有的雖因不斷兼併小國而壯大;有的卻因君王昏庸無能而被掘起的小國瓜分。當時的趙國雖為晉國的屬國,但在晉國內部的爭權鬥爭中,卻乘機得到了較大發展。由於趙氏的掘起威脅到晉國貴族的利益,晉景公三年,晉國大夫屠岸賈率兵殺滅趙氏滿門,多虧公孫杵臼犧牲自己的兒子,保住了趙塑的遺腹子趙武,才使趙氏沒有絕後。這就是著名的“趙氏孤兒”的故事。又過了一百多年,趙氏的後裔趙襄子與晉國的另外兩家貴族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建立了趙、魏、韓三個國家。從此中國的歷史便進入到了燕、趙、韓、魏、齊、楚、秦七國爭霸的戰國時代。
就在晉國內亂不止,紛爭不斷的歲月中,地處我國西部的秦國,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取得了“……並國十二,逐霸西戎”的大國地位,並因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而成為名符其實的西方強國。至此,秦、趙兩國的邊境才開始搭界。
遠在春秋時代,秦國的東面是晉國。秦、晉兩國既互相爭奪,又互相利用。有時打得烏煙瘴氣,有時又好得結為姻親、和如家人。秦穆公的夫人是晉獻公的女兒,而秦穆公的女兒,又是晉文公的夫人,成語以“秦晉之好”來形容姻親關係,即由此而生。
秦、晉兩國雖然時打時好,但戰略目標卻大不相同。秦與晉交好,是因為秦國的封地當時正處於戎族的包圍之中,為能打破戎族的包圍,並從戎族手中奪取岐豐一帶的土地,秦國的幾位先王不僅在實力上,更在策略上進行了充分準備。終於在秦文公時打敗犬戎,佔據了以岐豐為中心的渭水流域,為後來秦穆公稱霸西戎,奠定了基礎;而晉國卻因內亂不止,國力不僅未增,反而弱了許多。
穩固了秦在渭水流域的勢力後,秦國的幾位先王便將目光對準在東征六國、繼續擴大秦國領土的戰略目標上。為此,秦德公首先將秦都由岐豐東遷至雍城(今陝西省風翔縣);之後,秦孝公更將都城遷到了咸陽。從這兩次遷都不難看出,歷代秦王中儘管也有平庸之輩,但不斷進取卻是其實力得以不斷壯大的根本原因。
為進一步增強實力,秦孝公繼位後,向全國公佈了他的“變法求賢令”,公孫鞅(商鞅)因此而由魏入秦;秦惠王更是重用張儀、公孫衍、司馬錯、陳珍等一批客卿為將相發動對外戰爭,並屢獲大勝。使秦國的領土逐步擴大到了中原地區和廣漢地區,著名的天下糧倉——川西平原即是那時從楚國手中奪來的!至秦昭王即位時,兼併六國的戰爭就已經悄悄地開始了。
在戰國七雄中,能與秦一較長短的,只有趙、楚、燕、齊四國。出於戰略原因,秦昭王一直把與秦國邊境線最長,嚴重威脅秦國東征後院的趙國,看作是阻秦擴張的最大障礙,並設想透過滅趙來動搖其他國家的抗秦決心,因而多次發兵攻趙也就順理成章了。
在抗秦鬥爭中,趙軍長平(今山西省高平縣)失利,被秦將白起坑殺四十萬降卒後,趙王一邊率軍民死守都城邯鄲,一邊派使臣前往魏、楚等國求救。此次抗秦大勝,就是由魏公子無忌竊符成功,才得以率領魏軍增援,使趙國又一次戰勝秦國!
睿智諸君不免要問“‘竊’不是偷麼?既然救趙是為了助弱抗暴,公子無忌何必行此不義之舉?”諸君此問有理,但其中尚有種種隱情……
原來這竊符的主使並非他人,乃當今魏王的胞弟公子無忌。自秦兵攻打趙國始,魏、楚兩國都從唇亡齒寒的道理中,既意識到援趙抗秦對自己大有好處,但又怕引火燒身,激怒秦國給自己惹來麻煩。正是在這種兩難心理的主使下,他們都採取了一個自以為是上策的“稻草人驅鳥”的辦法——一面作出堅決援趙的姿態,浩浩蕩蕩地派大軍向趙國推進,另外卻猶豫地觀察著秦軍的動態。結果兵至邊境見秦兵仍然攻趙不止,最後都尷尬地把大軍停在邊界上,誰也不敢再前進了!對於楚國來說,屯兵邊境可解釋為:“作好準備,防止秦國入侵”;而對魏國來說,問題就不那麼簡單了。因為魏王的同父異母兄弟,被尊稱為戰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公子無忌的姐姐,是平原君趙勝的夫人,此時正被秦軍圍在邯鄲城中。為救姐姐脫險,公子無忌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