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 (第2/4頁)
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平淡中增加一些情趣,孩子就能體會到積極樂觀的父母。從而使他具有如此心態,這樣對他日後成長非常好。父母可以培養一兩樣興趣愛好,比如音樂、藝術、園藝等,能適時的組織一次家庭戶外活動就更好了!或者利用閒暇陪孩子逛逛圖書館、博物館等等。
一般情況下,一個有興趣愛好的人不太會感受到生活的無趣。即使您沒有特別的愛好,千萬別懶於調節生活。這種調節很像是在忙碌中吸了一口新鮮的氧氣一樣,不但會讓我們精神煥發地關照孩子,更對孩子日後的成長有莫大好處。
『教子參考』
除了自己的身體力行外,我們也需要教育孩子,那我們應該注意哪些細節問題呢?
(1)在自己情緒不定時,不要教育孩子
當父母言語行為得體端正時,自然會把“正氣”傳給孩子。但我們很難避免在生活中、工作中、與人交往中不會出現極度的憤怒、悲傷、喜悅等情緒。此時,我們很難用清醒和理智的方式去教導孩子。所以,如果我們無法平靜下來,就請暫時離開現場,或者轉移注意力去做其他事情。等自己明確自己已經平靜之後,再和孩子好好談心。
(2)要求孩子做事時,注意態度要溫和
很多時候,我們意識到“讓孩子這樣做”會對他有好處。但此時,我們可能尚且沒有養成“這樣做”的習慣。作為父母,一定要用溫和的態度,但不是懇求或者講條件。比如:我們希望孩子養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可以說:“來,該吃飯了,我們一起先洗手!”而不是:“快去洗手!”即使我們已經做到了,對孩子也是溫和的提醒。比如:“你的房間是不是該收拾了?”或者“要不要媽媽幫你?”而不是“快點收拾你的房間,這麼亂!”我們儘量做孩子的提醒者和幫助者,而不是愛抱怨的監工。
(3)如果孩子提醒我們,請虛心接受
雖說父母身正,孩子不令而行。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特別是現在的孩子大多能說會道。在家庭中,可能會出現孩子疑惑:“爸爸媽媽都沒做,為什麼要我做?”如果孩子說的是對的,請父母不要發怒,不要辯解,而是溫和地對孩子說:“對,媽媽以前做得也不夠好,但希望你做得更好,那好吧,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吧!”說完之後,你就能看到孩子敬佩的眼神。
『教育名言』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中國)《論語》
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
——(中國)《大學》
。 想看書來
3.只有你孝順父母,孩子才會孝順你(1)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道德準則。《孝經》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我們從父母那裡獲得生命,應該知恩報恩、孝敬父母。滿足父母的物質生活是最基本的要求,另外就是要讓父母活得安心、開心。要時刻記得給父母一個好臉色。對父母長輩盡孝,是人性善良最根本的體現,是為人子女的本分。父母對我們的愛最無私、最偉大,它是人倫底線。孝順不是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更是對孩子最重要的言行教育。連你自身都不孝順父母,怎麼能要求你的孩子孝順你呢?
『經典事例』
舜是傳說中的遠古帝王。每當他受到父親、繼母責罵時,第一個念頭是:“一定是我哪裡做得不好,才會讓他們生氣!”於是,他便仔細地檢省自己的言行,想辦法讓父母歡喜。如果他的異母弟弟刁難他,他不僅能包容,反而認為是自己沒有做出好榜樣,才讓弟弟的德行有所缺失。他還經常自責,為什麼不能做到盡善盡美,得到父母的歡心。
相傳他的父親及繼母、異母弟,多次想害死他:舜的父母和弟弟趁著舜修補穀倉頂時,從穀倉下縱火,而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他們又在舜掘井時,往下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脫。事後,舜毫不嫉恨,仍對父親恭順,對弟弟友愛。
堯帝知道了舜的孝行後,就把兩個女兒嫁給了他;經過多年觀察和考驗,把帝位傳給了舜。舜登天子位後,仍然恭恭敬敬孝順父母,友愛兄弟。皇天不負苦心人,舜的孝心孝行,終於感化了父母,還有弟弟。
《孟子》雲:“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為者,亦若是!”舜是誰?我又是誰?舜能夠這樣孝順,我們也能。因為我們天性中都有一顆至善、至敬、至仁、至慈的心。假如我們能以大舜為榜樣,盡到“孝親順親”的本分,一定能締造幸福美滿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