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拍攝第一天,攝製組的人都很興奮,輕輕鬆鬆地當旅遊度假了。
拍攝第二天,攝製組的人都開始感覺有些疲憊。
拍攝第三天,三隊攝製組的人都不約而同地出現了病號傷員,有個別人感冒了,有水土不服的,還有一個隊員高原反應,好在去當地縣醫院簡單處理了一下,吸了吸氧,也慢慢緩過來了。
拍攝第四天,整個團隊已經叫苦不迭。
“今天還有飛機?”
“這次去貴州?”
“我汗啊!快扛不住了呀!”
“張導,能不能申請休息一天?”
“是啊張導,大家都快不行了,天天爬山涉水外加趕飛機,有時候進村還得做牛車,大家平時都是坐辦公室的,沒這麼大運動量過啊,一下子這麼高強度的體力消耗,實在撐不住了!”
“張導都沒說累呢,咱們說什麼呀。”
“對,都堅持堅持吧,飛機上休息一下。”
“咱們可以的,當初做《好聲音》的時候,那兩個月時間有幾個人休息過啊?每天誰不是工作十個小時以上的?最難的時候咱們都挺過來了,這點苦算得了什麼?張導也不容易,咱們就別抱怨了。”
有叫苦的,也有鼓氣的。
張燁聽了,也只能給大家打氣道:“這幾天還不能歇,等後天吧,再錄兩個地方,把最要緊的幾個鏡頭錄了,就可以休息一兩天了,都堅持一下。”
今天,張燁跟的是第二攝製組,裡面也都是《好聲音》團隊的老人,他知道,眾人之所以這麼快就撐不住了,除了翻山越嶺真的很消耗體力外,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沒盼頭。以前錄《好聲音》時大家連番加班拼死拼活地趕任務,是因為張燁拉來了一個天價冠名費,又拉來了章遠棋陳光範文麗等大牌明星加盟,外界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他們身上,媒體天天報道他們的欄目,大家當然有動力。
可這次呢?
這回他們就是拍個毫無前途的紀錄片!
也就零零散散幾個小媒體報過一耳朵就完了,甚至都不關心他們要拍的紀錄片叫什麼名字,更別提有什麼關注度了,所以明知道錄出來的節目也不會有幾個人會看,大家自然少了幾分動力。
張燁對眾人道:“再撐一撐,以後大家回過頭來或許會發現,現在的辛苦可能都是值得的,說不定這部紀錄片能給咱們帶來一個驚喜呢!”
眾人一汗。
驚喜?
驚喜毛線呀!
一個紀錄片能出什麼驚喜?別到時候收視率低的離譜給他們來一個驚嚇他們就知足了,誰也沒盼著有什麼奇蹟,全以為張導是在給他們畫大餅,想要提一提大家計程車氣所以才這麼說的。
副導演張左帶頭道:“張導你放心吧,你挺得住,我們也沒問題!保證不會有給咱們攝製組拖後腿的人!”
這時,京城的電話來了。
是十四頻道總監閆天飛的電話。
閆天飛:“張老師,你們拍攝程序怎麼樣了?”
張燁立即道:“到現在為止都很順利,正在加緊取景。”
閆天飛咳嗽一聲,“也不用太著急了,又不一定非得要十二月份播出,我聽說你們團隊昨天已經出現人員傷病了?還有一個高原反應的?你們可悠著點啊,萬事注意安全,這才是第一位的,節目怎麼樣都無所謂,人可不能出事,我知道你在藝術上的要求一直很嚴,總想著完美,精益求精,但咱們紀錄片跟別的節目不一樣,也不用非得那麼拼命,是不是?差不多就行了。”
張燁笑道:“領導,你放心,我有分寸,帶出多少人來,我肯定完完整整的給您帶回去多少。”
“行,你心裡有數兒就成了。”閆天飛本想著再勸幾句的,但聽了張燁的話茬兒後,也沒好意思在說什麼,團隊交給張燁了,張燁也是攝製組的最高負責人,閆天飛也不好插手太多,就是聽到有人員傷病後他挺擔心的,想著勸勸他不用太拼命了,估計張燁也是沒聽進去。唉,對工作負責任是好事,精益求精也是好事,但沒必要這樣啊,小張難道還真想把這檔叫什麼《舌尖上的中國》的節目做出什麼花樣來?
怎麼會!
策劃案閆天飛看了,甚至反覆看了幾遍,並沒有什麼稀奇的。
錄美食,錄食材,錄人文地理,很常規的一個紀錄片的套路,十部紀錄片有八部都得是這個套路的,他們頻道之前也拍過一些類似的紀錄片,去深山老林錄製原始風貌,不也是這麼錄的嗎?只不過沒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