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點啊!”
“嗯,《翩翩起舞》的團隊一看就用心思了,第二期更有節奏感了,選手也給力啊,看來為了對付《舌尖》,徐一鵬陳野他們是拿出殺手鐧了!”
“哇,你們看《我愛記歌詞》,又改版了一塊內容!”
“《歌唱秀》也換嘉賓了!這回請了個二線明星啊!”
“我了個去,同期的這些娛樂節目都打雞血了嗎?今天全拼了啊?好像跟商量好了一樣啊?”
“能不拼命嘛!從來都沒幾個人會看的紀錄片都讓張燁給做成這樣了,真要讓《舌尖》收視率獨佔鰲頭了,誰臉上好看啊?張燁把所有娛樂節目將了一軍,以往向來稱霸收視率的娛樂節目們怎麼受得了?”
……
炒作<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改版。
細加工。
在業內所有娛樂節目都拼得如火如荼的這一刻,《舌尖上的中國》卻依舊保持著那份不緊不慢的步調,沒有因為任何人而改變。
第三集。
《轉化的靈感》
“中國人從來沒有把自己束縛在一張乏味的食品清單上。人們懷著對食物的理解,在不斷的嘗試中尋求著轉化的靈感。”
“位於雲南紅河地區的建水古城,古稱臨安。是一個多民族的聚居地,各種文化的摻雜形成了特有的氛圍和格局。建水最著名的大板井旁,女人們單靠手指的合作,就構建起一條豆腐的流水線。”
畫面展開。
美食呈現。
“在中國的東北地區,人們做醬只用大豆這一種材料。這樣的單一也是一種奢侈。溫暖的火炕上,六隻手合力把豆泥堆砌成型。醬的味道甚至可以成為衡量一個主婦合格與否的標準。最後用透氣的黃紙包裹,捆綁成結實的醬坯。醬坯被掛上牆。在之後的兩個月裡,它們靜靜的發酵。等到來年春天,再開始更深入的轉化。所有這些充滿想象力的轉化,它們所打造出的風味和對營養的昇華令人歎為觀止;並且形成了一種叫做文化的部分,得以傳承。”
沒有熱烈的尖叫,也沒有熱鬧的掌聲,《舌尖》摒棄了一切吵鬧,只留下了自己身為紀錄片本身最核心的特色。
靜靜的開播。
淡淡的結束。
悠然,並且平和。
而且第三集播完後,很多人驚愕的發現,今天的《舌尖》居然播完了,居然沒有跟上星期一樣兩集聯播了!
“怎麼回事?”
“就一集?”
“怎麼不和上週一樣了啊?”
“我暈,張燁膽子也太大了?”
“是啊,上週的兩集聯播效果多好啊,就是靠著第二集的收視率才能跟《翩翩起舞》打成平手的啊,這次就一集?你們不到九點就播完了,《翩翩起舞》可還有一個小時才結束呢啊,你拿什麼跟人家競爭?”
“下一集以後都是週六晚八點播出了?等於以後都是週五週六兩天分開播出?這是不是有點託大了?太輕敵了吧?”
“不知道十四頻道怎麼想的啊!”
“我還等著看呢,沒了!”
“唉,要明天晚上才有第四集了啊!”
《舌尖》的這個播出時間,自然是張燁拍板的,其實不止是那些觀眾,連十四頻道的人都無法理解張燁的想法,他們也認為像上週一樣兩集一起播出能恰好覆蓋《翩翩起舞》的全程播出時間,以便於和他們打擂臺,但張燁什麼也沒多說,直接就把播出時間給改了,《舌尖》欄目組的人也沒辦法啊,只能聽張燁的<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好聲音》也好,《舌尖》也罷,張燁這個總導演一直都是唯一的負責人,欄目組裡平時的工作模式一直是張燁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
微博上。
“分析了一下,《舌尖》這麼搞無非是兩種可能,第一種是,他們放棄了在週五時段和《翩翩起舞》的競爭,避開後在週六開闢一個新陣地,《翩翩起舞》稱霸週五黃金檔,《舌尖》則希望稱霸週六。”
“有可能啊!”
“說的對,第二種呢?”
“呵呵,第二種可能就是,張燁對《舌尖》在週五只播一集的情況下也有信心超越《翩翩起舞》,所以他根本不在乎兩集聯播了,只按照本身的播出節奏來,分開兩天播出肯定比一天同時放出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