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意孤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纖�ρ�茫�庋Х選⑸歐眩�吭祿褂猩倭拷蛺�J迪捌諶�鱸履謨薪蛺�300文(相當於3角銀洋,即今人民幣30元),以後逐漸增加,第一年有2兩銀子(當時1兩=一千文)。不久轉入路礦學堂,1902年1月畢業。在這期間有一件值得注意的事,就是他從菲薄的津貼中用500文(5角錢)買了一本嚴復譯述的《天演論》。 1902年4月赴日本留學。據魯迅回憶:“記得自己留學時候,官費每月三十六圓。”(引自《華蓋集續編》)而根據周作人的回憶:“魯迅那時的學費是年額四百圓,每月只能領到三十三圓。”(引自《魯迅的故家·魯迅在東京》一書) 1905年他的二弟周作人20歲時也到日本留學。1907年周氏兄弟合譯《紅星佚史》,得到稿酬200多圓(約合今人民幣12000元),合同上註明千字2圓。(據《周作人回憶錄》第201頁)同時他還有一些著述和譯文出版,後來收入《墳》和《集外集》等。 周樹人在日本留學時期花費很多錢買書。據統計,當時購買的德文書籍共127種,貴重的如《世界文學史》10圓,便宜的如裴多菲小說《絞吏之繩》5角。購書佔據生活開支的首要專案,併成為他一生最大的嗜好。 這時周樹人發表了《摩羅詩力說》等論文並準備從事新文###動,但卻於1909年夏天由日本回國,主要原因是家庭的經濟負擔。後來魯迅在《自傳》中說:“終於,因為我的母親和幾個別的人很希望我有經濟上的幫助,我便回到中國來。”在家鄉做教員,月薪約30銀圓(約合今人民幣1500元)。 辛亥革命後,1912年2月周樹人到了南京,由摯友許壽裳推薦,應首任民國教育總長蔡元培先生之召,擔任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部員;部裡供應食宿,此外每月發給30塊銀洋津貼(按購買力估算,當時一塊銀洋=今人民幣50元)。由於政局變化,中華民國定都北京,4月底周樹人北上,8月定職為###四等“薦任官”僉事,社會教育司第一科科長(陳注:林志浩《魯迅傳》誤為“第二科科長”應更正,參看《魯迅研究資料22》第34頁),月薪200多圓,後來增加到300圓(按購買力估算,20年代國幣1圓=今人民幣35—40元),主管圖書館、博物館和美術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一直到1926年8月離開北京。在廈門大學和廣州中山大學徘徊了各有半年以後,1927年10月魯迅和許廣平來到上海,成為中產階層的自由職業者,以賣文為生,經濟收入得到保障,度過了他富裕而又艱鉅的後半生。 。 想看書來
魯迅生活的經濟背景(2)
魯迅的經濟來源主要有下列四方面: 1。 公務員收入 中華民國一成立,魯迅就由民國政府教育總長蔡元培錄用,在###擔任公務員(1912—1926),時間長達14年,這是魯迅在北京時期的正式職業。起初津貼費60銀圓,不久月薪定為200銀圓,後來增加到300銀圓。但是北洋軍閥政府由於政治腐敗、增加軍費、挪用公款而經常拖欠部員薪水和教育經費,1920年以後尤甚,如:1921年拖欠半年,1923年12月31日才發給本年3月份的薪水,1925年1月才發給前年7月份的薪水等,不一而足。最後魯迅離開北京時,北洋軍閥政府還欠他兩年半的薪水。魯迅曾如此感慨:“有人說,文學是窮苦的時候做的。其實未必。窮苦的時候必定沒有文學作品的,我在北京時,一窮,就到處借錢,不寫一個字,到薪俸發放時,才坐下來做文章。” 2。 教學收入 五四以後魯迅除了主要在###供職以外,曾在北京的八所學校: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後改為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女子高等師範學校、北京世界語專門學校、整合國際語學校、中國大學、黎明中學、大中公學兼課,時間長達六年(1920—1926)之久。1926年8月魯迅離開北京赴廈門大學,由林語堂推薦,專任廈大國學院研究教授,月薪400圓;1927年2月魯迅在廣州中山大學受聘擔任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月薪500圓(發給半數銀圓、半數兌換券即紙幣),為時半年。後因意見不合離開廣州,1927年9月底經香港赴上海。此後除了有時在院校講演(如勞動大學)以外,未嘗擔任教職。 在魯迅一生中,只有1926年夏至1927年夏這整整一年(在廈門和廣州各一個學期)間的主要經濟來源是專任大學教授之所得。 3。 大學院特約撰述員之收入 1927年12月到1931年12月,這四年又一個月中,由蔡元培推薦,魯迅受聘為大學院(次年改為###、中央研究院)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