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 (第2/4頁)
中國必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又看著自家祖傳的社稷宗廟有氣,不能庇佑子孫發達的先人,要你們何用!於是一把火“焚滅之”,燒了個精光。
天地祖宗都這般蔑視,人就更不放在眼裡了。對臣子中那些給自己提意見的“諫者”,喜歡玩箭的宋康王便“射之”。對自己身邊的人都這麼狠,幹出其他肆意殘害生靈的勾當就更不在話下了,有駝背的人不知怎麼招惹了君威,結果殘疾的後背竟被活生生地劈開。
唯一還能讓宋康王重視的,恐怕只有美酒跟美女了。“淫於酒婦人”對於他來說,也許仍然不過是一種愁悶的發洩。至於醉夢色慾之外的國家和臣民,就統統去他的吧,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這樣一系列瘋狂的舉動,使宋國人“大駭”,驚愕恐懼到了極點;讓天下人也都切齒罵宋康王為“桀宋”,跟夏朝亡國之君桀一樣混帳'3'。
並非沒有人想反抗這個昏暴的君王,“諸善太子者”,曾經追隨太子的人便“皆有死心”,願意跟宋康王以死相拼。當然他們的團隊依然不算壯大,要搞掉宋王,只有寄希望於外部的力量。
這些情況傳到了奉陽君那裡,他順手便拿來作了自己跟齊國和解的理由。
他給齊湣王寫了封信,解釋說自己起初確實不贊成攻宋,但那是因為宋國太子執政,全國上下一心,很難得手,所以“臣是以欲足下之速歸休士民也”,想讓齊國儲存軍力民力。現在情況不同了,宋太子逃了,內部矛盾激化,這時候發動進攻,宋國“必有亂”,“舉宋之時也”,是消滅這個小國的最好時機'4'。
以後的情形表明,即便是國君荒淫無道,在齊軍的進攻面前,宋國也沒有出現大亂,齊湣王滅宋的戰爭一點都不輕鬆。奉陽君只顧給自己辯解,哪會管事實究竟如何。
不過無論怎樣,奉陽君的轉變給通向齊、趙合作的道路亮起了最重要的一盞綠燈。沒過多久,齊湣王和趙惠文王就在齊國境內靠近趙國的阿舉行會談,正式確定齊王廢除稱帝的打算,跟趙國一起抗衡秦國。
齊湣王拒絕稱帝,秦昭王也只得放棄帝號,重新作王。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稱帝的表演只持續了大約三個月,便在尷尬中草草收場。
但凡事有一次便會有兩次。三次。。。。。。從那以後稱帝的鬧劇足足上演了兩千多年。
四。繞世界轉了一大圈,最後卻回到原點的事經常發生。
齊國和趙國合夥經營抗秦事業,各有所圖,各取所需,雙贏的兩方一時間都興高采烈。別的一些諸侯見稱帝的事灰飛煙滅,心裡也都很高興。
唯有燕昭王“憂之”,怎麼也樂不起來。
他派蘇秦出去的任務之一,就是要挑撥齊國與天下諸侯的關係,現在可好,齊國跟秦國的友好雖然告吹,卻又和趙國成了搭檔。這兩個緊挨著燕國的強鄰攜起手來,要是一塊欺負燕國,那可怎麼得了。
最讓燕昭王不滿意的可能還是,這一樁政治聯姻竟然是蘇秦作的媒。這傢伙到底是什麼居心?
可能不止燕王有這樣的猜疑,燕國的許多大臣也會認定,他們當初對蘇秦的判斷沒有錯,他就是一個沒有信義的小人。他們也必定會把自己的看法向燕昭王反映。
來自國內的不信任,精明的蘇秦自然感覺得到,他必須趕快作出合理的解釋。
蘇秦辯解的理由是,齊、趙聯手反倒會使燕國“毋齊、趙之患”,不受它們的威脅,因為這兩國結盟的目的是對付秦國。而且別忘了,他此行的首要目的是阻止齊國和秦國稱帝,不讓齊、趙結盟,這個目標就根本沒法實現。透過讓齊、趙合作抗秦,“除群臣之恥”,免除了燕國人向別國屈膝稱臣的恥辱,他立下了大功一件,怎麼卻弄得像犯了大罪?'5'
這一番言辭確實讓人無從反駁,但也僅此而已。那些對蘇秦有成見的燕國大臣,只會覺得他口舌功夫太好,心裡的想法是不是真跟他說的一樣,就只有天知道了。
不管怎樣,蘇秦總算過了這一關。
跟趙國結盟後的齊湣王,終於可以放心地征討宋國了。燕國也派一個叫張魁的將軍,率領兩萬軍隊前來協助齊國。這也許是齊湣王提出的要求,或者是已決定繼續信任蘇秦的燕昭王,為討好齊國主動作出的表示。
不管是誰的意思,燕國的行動都等於跟做了多年親戚的秦國決裂,這是福是禍?
就在這時,又有一個人跑出來勸阻燕昭王,不要跟齊國靠得太近。這人並非哪個愛國的燕國大臣,而是蘇秦的大哥蘇代。
已經離棄燕國二十多年的蘇代,怎麼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