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沒看見已搬空的殘牆內,主人仍在熟悉的方寸之間徜徉,用粗糙的雙手撫摸著、侍弄著什麼嗎?
哦,8月13日的陽光,終於在難捱的等待裡普照峽江兩岸。送別的碼頭上、汽車旁,相擁痛哭的母女、姐妹,被真誠拉扯著,久久不能分離;相握手難松的峽江漢子,含著淚,語無倫次地重複著幾多天前就講過的話,久久不肯走開。移民縣長、書記、鄉鎮長們,眼見著熟悉的鄉親即刻“消失”,一個個喉結蠕動、話語哽咽……他們把故鄉情、同志愛凝成淚珠,灑在送別的儀式裡,溶入外遷移民的睡夢裡,化作無聲的牽掛和真誠的祝福。
哦,一撮泥土,被主人包裹著上船,從此,一縷鄉思在船倉瀰漫;
哦,一株小樹,被主人懷抱著上車,從此,故鄉的樹蔭在車內傘狀擴散……
帶上一包種子吧,帶上一罐故鄉的水吧,我的移民兄弟!有了種子有了水,還愁故鄉的作物不能在異地生長麼?要知道,故鄉的種子裡,蘊涵著故鄉人民的關愛啊!
送別不是永別,流淚不全是悲傷。我的移民兄弟啊,你們是12萬同胞兄弟的先行者,在你們的目的地,同樣有無數雙期盼的目光,正在向你們聚焦哩。
放心地走吧,我的移民兄弟!你們以“舍小家,為大家”的情懷外遷它鄉,三峽工程不會忘記,我們的人民共和國不會忘記!
大寧河詠歎�
探幽懷古說巫溪��
聽說過長江三峽久享盛名的“三溪”麼?
三溪者,黛溪、香溪、巫溪也。黛溪,即大溪,是新石器時代遺址,“大溪文化”享譽世界;香溪,系漢明妃王昭君的故鄉,亦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出生地;巫溪,則是被譽為深山明珠的“峽郡桃源”。
巫溪,對城鎮而言,是指重慶市所轄之巫溪縣所在地;對河流來講,則是源自大巴山南麓之高樓河新田壩,流徑巫溪、巫山縣境,從巫峽西口匯入長江的大寧河。
大寧河全長五百多華里,曲曲彎彎,山水風光美侖美奐。著名的“小三峽”和“小小三峽”隱匿其間,八十年代才被世人所知。其實,大寧河更為迷人的,還有“小三峽”上游的四個峽和兩個洞:廟峽、剪刀峽、荊竹峽和野豬峽;兩洞即寧廠仙人洞、雙溪溶洞。
廟峽即妙峽,是大寧河景色最為奇絕的一段峽谷,全長四十多華里,千餘米雲臺主峰上的“雲臺仙子”較之長江三峽之“巫山神女”,非但形似,而且嫵媚動人;剪刀峽內的剪刀峰,
較之於巫山十二峰之剪刀峰,形象更加逼真,傳說更加神奇;荊竹峽水色稍遜,但高聳的巖壁上懸棺重疊,令遊人歎為觀止;野豬峽內掛著野豬之腸肺,陰森恐怖,石劈一縫,天開一線,傳說是古時由陝入鄂的秘密通道。
寧廠仙人洞雖徒有其名,洞子不大,仙人亦杳無蹤跡,但寧廠鎮很古老,“七里半邊街”之稱謂至少可上溯數千年,著名的“吊腳樓”,無論是誰都會從內心發出感嘆。“萬灶鹽煙”之古代盛景,在潺潺流水聲中消逝,在遊人腦海裡消逝……
雙溪溶洞是遊人觀光的好去處,洞內鐘乳石林立,景緻奇絕。只可惜開發有限,且交通不便,“景在深山人未識”。
算起來,我全程遊覽大寧河不下三趟了。最早的一回是1985年,自巫山租乘“柳葉舟”溯大寧河抵達巫溪縣城,次日乘車至荊竹峽看懸棺,雙溪溶洞和野豬峽“一線天”。然後自巫溪乘長途客車至奉節;爾後,又以相同的方式陪友人採訪走過一趟;再後來,便是從奉節往巫溪,順大寧河而下巫山了。至於位於巫山境內的“小三峽”,逛的次數則更多了,親朋好友
來宜昌皆要慕名前往,我作陪是逃不掉的。
在曲曲彎彎的大寧河尋幽,要說感受,我只想說一句話:身心沐浴。你置身其間,寄情山水,靈魂的洗滌較之於景點門票的付出,利莫大焉。
在水流清澈的大寧河懷古,以現實的目光打探大昌古城、寧廠古鎮,仰望懸棺,凝眸數不清的棧道石孔,若問我內心的震憾,我也只能羞愧地說一句話:今人愚笨,先賢聰穎。
大寧河千年流淌,有歡歌亦有悲傷:“萬灶鹽煙”升騰的時代,連綿重疊的古棧道上,誰人不唱《竹枝詞》?
大寧河千年流淌,縴夫在消逝,柳葉舟可千萬別消逝呵。柳葉舟是妝扮大寧河的梳子,不是現代平底旅遊船可以頂替的。柳葉舟與拉縴,加上獨特的山水景觀,構成大寧河的奇妙品位。倘若絕了縴夫的蹤影,少了令人心曠神怡的柳葉舟,大寧河準會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