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戶部陳循出列,和于謙一起領旨。
打仗?
現在大明的文臣和武將一樣,都騷動得很——因為自景泰帝登基,大明不管是內平地方,還是外徵異邦,從無敗績!
武將們自然喜歡。
文官們喜聞樂見。
而在朱祁鈺兩父子的經營下,大明的武將雖然戰績輝煌,但卻並沒有因此壓倒文官一頭,文武官員並重於朝堂。
操作其實很簡單。
大多戰事中,五軍都督府的都督們哪怕戰功再大,也不會有過分的封賞。
而且戰功最多的在幼軍。
幼軍將領又一直沒去五軍都督府、兵部和親軍二十六衛任職。
再者,朱祁鈺兩父子在清除唐氏外戚後,又提拔了一批在軍隊有過履歷的官員任職七部侍郎,提高了文臣在軍事上的話語權。
武將看輕不了文官集團。
而文官集團也挑不了武將勳貴集團的刺。
在這樣的局勢下,打仗不影響兩大集團的利益,所以當下大明只有主戰派,沒有主和派,這是大明之風骨。
朱見濟又道:“新春伊始,又要對外用兵,朕精力有限——”看向杭敏,“工部要上奏的事情是不是有點多?”
杭敏出列,“很多。”
朱見濟略一沉思,“錦衣衛指揮使劉敬,禮部尚書陸瑜,工部尚書杭敏,兵部尚書于謙,工部左右侍郎崔恭、王復到文華殿議事,其餘諸位卿家,如有事務未奏,稍後呈送章折於內閣,按規制上遞文華殿或乾清殿罷。”
其實就是偷懶了。
只要不是涉及對外用兵、大明軍隊改制、工部改革的事務,哪怕是送到內閣,也不會轉呈到文華殿,而是去乾清殿。
讓太上皇朱祁鈺裁決。
朱見濟起身,“下朝!”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朱見濟知道僅靠他一個人,不可能打造出一個世界警察大明來,還得多多剝削朝臣和老朱。
他只管當一個大方向的掌舵人。
甚至於現在去接收安南,在安南那邊繼續利用堡宗佈局這件事,他都不會親自去了,而會交給心腹大臣。
畢竟天子了嘛。
而且朱見濟有上帝視覺,也防備著內閣獨大,所以自王文擔任過內閣輔臣權兼七卿後,這些年來,內閣輔臣從無到七部任職的例子。
用朱見濟的話,朕不允許內閣那麼牛逼的存在。
但瑣碎事務,比如各地刑案,其實內閣是有權決斷,但還是得送乾清殿,讓朱祁鈺最後聖裁,不過在春節時一家團聚時,朱祁鈺嚎著說太累,朱見濟就有點想法了。
全國各地刑案太多。
尤其是隨著人口的持續增長,各方面的問題都會暴露出來,刑案肯定會越來越多。
而死刑之類的還需要日理萬機的天子來聖裁,其實哪有那麼複雜,可以在大理寺、刑部、御史臺上面做文章。
仿效後世的公檢法三套系統。
以後死刑犯的稽核,直接在這三套系統的最高衙門終結。
不需送遞乾清殿。
但這是治標。
還得治本。
等接收了安南之後,朱見濟準備花力氣,由刑部、錦衣衛配合,在全國展開法治改革,不說路不拾遺,至少要人間清平。
嗯……根源還是經濟。
只要發展起來了,國民有錢了,誰還去犯罪啊。
回到文華殿。
劉敬、于謙、杭敏、崔恭、王復、陸瑜也緊隨而至,在殿外求見。
恰好皇后白鯉著人準備了“早膳”。
朱見濟想了想,讓司禮監大監戴義安排人,給劉敬、于謙、杭敏、崔恭、王復、陸瑜等人也送了些吃食過去,讓他們在偏殿飽腹。
說實在的,大朝會實在是太早了。
很多官員四更就起床。
戴義水漲船高,朱見濟登基後,他便出任司禮監大監——其實也只負責東宮這邊的事務,乾清殿和後宮的內侍事務,還是由乾清殿那邊的司禮監大監舒良負責。
吃過皇后準備的早膳,朱見濟忽然有點想吃火鍋了,對戴義道:“安排一下,晚上吃火鍋,著人去乾清殿、坤寧宮請一下太上皇和太后,另外也去請一下皇祖母。”
戴義立即安排另一位太監去辦,張讓。
之前戴義被打了板子,休息的那幾天由張讓負責朱見濟的生活起居,張讓老實且聰穎,很討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