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陳獻章等人能說什麼。碥
只能遵旨。
但陛下這個改革到底好不好,站在這些大儒的立場,他們其實不太支援,所以在領旨的時候,便有那麼一些不情願。
朱見濟看出來了。
也不擔心。
笑道:“其實諸位有沒有想過,自隋朝開科舉以來,讀書人便有了魚躍龍門的機會,所以才慢慢的有寒門出貴子的說法,嗯,寒門這個稱謂吧,其實很諷刺,所謂寒門是沒落的門閥世家,這一點諸位都知曉,所以說到底啊,從古至今的科舉中,真正是從百姓出身而高中科舉繼而入仕為官的又有幾個呢?當然,朕雖然希望能做到我大明百姓人人皆可讀書的境界,但朕也清楚的知道,這是不可能的,至少以大明的情況,無法做到這一點!”
就連後世,也是直到二十一世紀才慢慢達成了這個任務。
耗費了數十年。碥
這還是因為改革開放後經濟的騰飛。
朱見濟作為大明天子,現在去回想後世的中華,總有種熱血沸騰的自豪感,因為他成為天子後,才知道新中國要做到那樣,是何等的了不起。
堪稱神蹟!
但中國人民做到了。
所以朱見濟不認為他在大明能提前達成。
他要做的,就是讓當下的大明,儘可能的出現更多的讀書人和各行各業的人才,以此來促進大明的經濟、工業發展。
繼續說道:“可大明朝的讀書人不少,而每年的科舉進士也就那麼一兩百人,多的時候三四百人,就算如此,每年的科舉進士也不見得能全部出仕,甚至在全國各地還有成千上前的秀才需要國家發錢、發糧來養,這個開支也不小。”碥
陳獻章等人面面相覷。
這一點他們不敢苟同。
對秀才的政策,這是歷朝歷代都奉行的,陛下如果連這個也改了,那對讀書人而言可不是什麼好訊息,作為讀書人,陳獻章等人自然不想讀書人地位低下了。
朱見濟知道他們的心思,緩緩說道:“誠然,以後朕會改變這個秀才的待遇,諸位也許不滿,天下的讀書人也許會不滿意,但此舉可以讓國家減輕負擔,另外,沒了這鐵飯碗,那些讀書人們是不是就不會混吃等死,為了生活更好,他們會利用他們的所學,去各行各業任職,也能達到人盡其才的目的,這才是朕對教育改革的最終目的:讓讀書人真正的成為有用之人,讓讀書不僅僅是一種出仕手段,而是成為培養人才的手段!”
“讀書,不是隻有科舉一個道路,當然,在朕在改革後,科舉還是一場全國性的大舉,但不是科舉之後就可以出仕,還需要去各個大學深造。”
“科舉過了,進了大學,也可能會有鐵飯碗,因為當下確實人才稀缺,但絕不會出現無數秀才在老家待著就能有錢有糧的局面!”
“過了科舉的讀書人,進了大學能畢業的讀書人,都會進入各行各業去任職,嗯,不全是官職,但也不全是單純的工商人,會有出仕者,也會有人在介於這兩者之間,領國家俸祿而受地方部門節制,他們依然屬於國家的編制。”碥
這是個很複雜的問題。
朱見濟一時間也不能清晰的給陳獻章等人解釋清楚。
畢竟要把封建科舉改革成後世的高考制度,這是個很複雜很繁冗的過程,這個過程一定會出現陣痛,甚至還可能引起社會動亂。
但這一步必須去做。
因為只有教育改革了,才能給大明培養更多的工業人才。
而不是培養一堆只懂讀書的讀書人。
陳獻章卻隱隱懂了些,道:“陛下的想法,是不是科舉依然是科舉,只不過只會挑選最頂尖的一撥人進入翰林院、太學,之後出仕,而其餘的科舉進士,則在大學深造後到地方擔任……嗯,就像是吏一樣?”碥
朱見濟笑道:“大概是這樣,不過當下還是需要依靠科舉選拔官員,畢竟交趾、中南半島、東北、漠北,甚至之後海外都還需要大量的大明官員。”
又道:“等國子監改組完成後,科舉考試科目也要進行改革,不再只考四書五經、策論等八股固定制式文章了,還要加入天文、地理等科目,此事……就在今年開始操辦罷,既然國子監都開始改組了,那教育改革也時候深化。”
胡居仁忽然道:“陛下這個改革固然是為了大明改革的大局著想,可有一個問題:人才不夠。要讓讀書人獲得各行各業的學識,需要更多的相關專業的授課先生。”
朱見濟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