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廣安十四年,大明對孟加拉灣區域的遠征,一個沒剋制住,直接打西域去了,嗯,不是狹義上的西域,是廣義上的西域。
雖然是遠征,不過後勤糧草竟然跟上了。
主要是金戈集團軍和蒸汽坦克的彈藥、煤炭跟上了。
糧草什麼的……
楊瑾直接來了個以戰養戰。
效果極好。
大明這邊,只需要不斷派人過去建立承宣布政使司,並且不斷從朝鮮、中南半島、本土調派兵力過去成立都司。
加強對當地的掌控。
這且不談。
朱見濟在大明本土施行的兵役制度,也終於推廣開來,各地軍屯軍戶改制後,很多人還是樂意繼續當兵。
全軍火器化的改革,在親軍二十六衛改制成為金戈集團軍後,很快,按照廣安帝朱見濟的聖旨,除必要的部隊外,金戈集團軍只留下了十萬人駐防京畿。
坦克二衛依然駐防京畿。
剩下的將近三十萬的金戈集團軍,分成了六個部分,分別駐防大明的幾個地方軍事重鎮,加強對地方的掌控。
其中五萬金戈集團軍新在南京設立駐防基地,節制江浙、福建、江西和安徽數地的軍事,五萬金戈集團軍在成都設立駐防基地,輻射四川、恭州、河套、哈密等地,五萬金戈集團軍進駐廣州,負責兩廣、雲南、貴州、雷州等地的地方軍事節制,五萬金戈集團軍基地選址東北都司所在的地方,負責遼東、山東、東北的諸多軍事節制,併兼支援朝鮮的要務。
重中之重,則是五萬金戈集團軍並坦克一衛剩下的坦克,到河南開封駐防,負責河北、河南、山西、陝西、湖北等地,並以拱衛京畿為第一要務。
還有五萬金戈集團軍則進駐駐烏蘭巴托,負責整個關外除遼東和東北兩大承宣布政使司以外所有轄境的防務。
朱見濟把金戈集團軍這麼一分後,看起來中央的力量薄弱了,但其實反而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軍事節制和威懾。
其實朝臣有一些反對聲音,尤其是兵部和五軍都督府,很多人覺得廣安帝設計的這些駐防地不太合理。
尤其駐防了五萬金戈集團軍的烏蘭巴托,距離京畿足足兩千多里。
太遠了。
儘管現在烏蘭巴托有一個都司有一個承宣布政使司,也成了漠北的重鎮之一,但確實太遠了,不利於京畿對它的掌控。
不過朱見濟並不在意。
官道都修好了,只要天氣不是惡劣到極致,以大明當下的機動能力,完全可以對烏蘭巴托快速增援,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工部會迅速啟動京畿到烏蘭巴托的鐵路專案。
而且朱見濟也有自己的想法。
烏蘭巴托在後世屬於蒙古國的首都,這是運輸大隊長的傑作,可那畢竟是我大明自古以來的領土,朱見濟覺得有必要強化大明對外蒙的掌控,讓它再無離開祖國懷抱的可能。
所以五萬金戈集團軍進駐烏蘭巴托,是為了長遠考慮,加強中國對北方邊疆的掌控和文化影響。
而且這也是為遠征羅斯公國做準備。
軍事改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才會完全落實,雖然這些只是制度上的改變,但制度恰好是最難改變的。
而大明的軍事改制,之所以能如此順暢,是因為有一個強大的中央皇權。
且皇權之下還有強大的軍事支撐。
足以讓任何人任何勢力都無法反抗廣安帝朱見濟的改革。
這也是獨裁帶來的好處。
相反,全軍火器化的改革,反而是更難的。
因為這需要強大的工業基礎,尤其是火藥、鋼鐵對原材料的需求,大明要全軍火器化,這就需要打造上百萬支東風步槍的鋼鐵量,上千萬發彈殼,以及海量的火藥原料。
而以大明當下的條件,還做不到。
所以需要慢慢來。
廣安十四年,就這麼在朱見濟發奮發展工業水平的勞碌身影下過去了。
廣安十五年。
大明上下一派歡欣:楊瑾的大軍已經打到西域,並且一路所向披靡,未嘗一敗,破有一點當年霍去病封狼居胥的風采,連帶著汪直和徐永寧、彭青山和梁青山幾個人,在大明朝野的聲望也節節攀升。
還沒打下西域,朱見濟就已經下旨,楊瑾封侯,定國公徐永寧封無可封,但賞賜頗豐,而梁青山和彭青山雖然還沒封侯,但已加了五軍都督府都督僉事的閒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