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今大明,皇權穩固,而且強大。
群臣之中,雖無三楊、張局這個之類的能臣,也無王安石、歐陽修之類的豪儒文臣,但大明現今這一批臣子,都是能幹實事的。
而且任勞任怨。
再者,名聲都是功績鋪墊出來的。
後世評價、青史臣表中,杭敏的地位絕對不會低於歷史上的張居正,就是陳循、白圭、何健等人,也已躋身名臣之列。
就不提還有一個被廣安陛下御口親封的大明長城了。
不過在學識方面,確實找不出有人能和歐陽修、王安石之類的齊肩。
張鵬、陳獻章等人,終究差了不少意思。
雖然朝廷的諸多部門正在下沉,但隨著官道的修建,皇權將進一步穩固,與之相應的便是大明的中央集權正在進一步的強化。
於是廣安五年的後半年,在皇權的統一規劃下,各項措施有條不紊的施行——只要目前不動土地兼併的問題,沒有觸及到地主集團的核心利益,還是沒人願意和皇權叫板。
於是乎,增發了十億大明寶鈔的大明,在廣安五年出現了一副熱火朝天的畫面。
由國家規劃工部直接負責的九條縱橫全國境內,銜接諸多重鎮的九條縱橫水泥官道,開始火熱動工,各地承宣布政使司以及當地要員到京畿乘坐北京——太原的神龍號後,被廣安帝陛下宴請,一頓酒喝下來,大明這些封疆大吏們只得硬著頭皮答應,由工部主導,地方配合支援,在各自轄境內修建銜接大小州府的水泥官道。
以配合主要的官道,在全國形成交通蛛網。
這些封疆大吏回到各自轄境後,立即到處找人找錢,而大明開海這麼多年,加上本身就有的地主和權貴集團,有錢人已經很多很多。
官字兩張口。
何況還是在地方的封疆大吏說的話,那分量有時候其實比京畿的朱見濟說話還管用。
畢竟縣官不如現管。
於是有錢的出錢有糧的出糧,全國各地的承宣布政使司根據各自的情況,先後開始動工修建支線的水泥官道。
其實關於此事,地方上的權貴和富賈雖然肉疼錢糧,但真不見得是被迫的。
因為肉眼可見。
官道一旦喜好了,對他們而言,會有更多的賺錢方式。
一些聰明的富賈權貴,在把錢糧交給當地承宣布政使司後,立即派出族中身份地位較高的人前往京畿,去找永久腳踏車公司,希望能拿到貨,運回本地銷售,當一箇中間商。
也有一些人去找皇家電力公司,希望能有一個合作模式。
朱見濟早就指示過,所以這些人基本上都滿載而歸,只等橡膠的產量和提煉規模起來,腳踏車大量生產好後,透過水泥官道全國發貨,又或者是在當地準備鋪設電網,準備當個電力中間商,或者是希望電風扇量產後,當個電風扇的中間商。
不止這兩個產業。
基本上全國所有的地主、權貴富賈,都知道土地兼併問題肯定是要動一下的,是地主集團贏還是皇權贏,目前局勢並不明朗。
但上層建築這些人不傻。
贏了固然好。
輸了呢?
所以做起了兩手準備,不敢再大肆兼併土地,把更多的現金用在了其他行業,尤其是見識過神龍號火車的人,更是覺得以後的交通便利會帶來更多的商機。
開始打起了地域差的主意。
隨著大量資金湧入商業領域,於是大明的商業也在廣安五年後半年,肆意發展起來,各種商行和大工坊的數量暴增。
鑑於此種情況,戶部那邊很快嗅到了味道。
陳循上奏,希望戶部下轄的稅務部門,如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一樣,下沉到縣級,對工商業進行稅收普及。
朱見濟自然同意。
他是要讓大明的地主集團向資本過度,但不能讓錢被資本賺完了,國家也需要透過稅收來增加國庫收入,如此才有更多的錢投入基建之中。
修官道、發電站,需要海量的資金。
而多資本收取到了足夠的稅,那就可以減少普通百姓的賦稅,像二十一世紀的新中國一樣,種田不僅可以不交稅,還有糧食補貼,那多得民心。
當然,現在的大明還做不到這一點,國庫的收入方式目前來說還是有點單一,所以百姓種田始終還是要交一點糧食給國家的,是國庫收入的主流。
也正因為糧食稅是國庫收入的主流,所以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