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何時秋風悲畫扇
李華想了想,“敢問陛下,欽天監應該怎麼做?”
朱見濟道:“目前欽天監做的事,主要是觀察天象、推算節氣、制定曆法,其中推算節氣和制定曆法,一般情況下,不會有這個需求。”
節氣和曆法基本上都臻於完善。
現在大明用的歷法,就是陰曆。
而現在大明強盛,中國文明很可能影響全世界,那就讓全世界來用陰曆,至於陽曆什麼的,若有人能搞出來,那也是好事。
大不了和後世一樣,陰曆和陽曆一起用唄。
繼續道:“所以欽天監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觀察天象,而欽天監之前一直只為朝廷和皇室服務,可現在大明發展工業農業商業,尤其是農業,對氣象的要求更多,為了讓農業有更好的環境,欽天監應該下沉到地方,對當地的氣象進行最及時的播報,這樣方便農業生產應對氣象的變化,從而能避免災害,提高作物產量。”
李華若有所思,“陛下,欽天監倒是可以下沉地方,可問題是……舉個例子,比如欽天監地方部門今夜觀察到明日會有大雨,可訊息要像傳遞給所有農戶,也需要時間,也許沒等農戶知道訊息,大雨就已經下了下來。”
朱見濟點點頭,“現在的資訊傳遞確實有延時性。”
沒辦法。
工科院那邊是在研究電報機,然而進度緩慢,而且就算研究出了電報機,在氣象訊息的傳遞上也起不了什麼作用。
還得是廣播。
然而廣播也不簡單,和電報機的原理差不多,甚至還要更難一些,而且最大的問題是朱見濟也不懂,工科院那邊的研究,因為是從無到有,過河的過程中連摸石頭都不行,只能靠自己去摸索。
唯一的研究依據就是朱見濟的提示:透過電流的轉換形成不同的訊號源。
所以廣播的研發,不知道猴年馬月。
那就想其他辦法。
朱見濟問道:“關於欽天監地方部門對氣象觀察的最新訊息如何及時的傳遞全境,此事明日在大朝會上,朕和百官商議,但欽天監下沉的事情,可以開始準備了。”
李華道:“請陛下示意。”
朱見濟道:“我大明的疆域現在確實太龐大了,不過好在全國的官道在各大城市之間,基本形成了蛛網,有錢的地方,甚至地方官府和當地權貴、富貴出錢,加上朝廷的撥款,利用如雨後春筍一般湧現的建築商行,在縣境內也開始修起了官道,其中以江南和沿海為最。”
江南本就有錢。
沿海嘛,是因為開海之後,也變得有錢了。
李華道:“如陛下所說,就算官道發達,可訊息傳遞也需要時間,畢竟有的縣城轄境極大,而有的地方人煙分佈又比較稀疏。”
朱見濟道:“這事稍後群臣群策來解決,先說欽天監下沉的事情。”
…
看李華這意思,不太樂意去做下沉的工作啊。
確實……
下沉的話,工作量之大,不可想象。
因為地方疆域太大,欽天監的下沉,註定要在每一個縣城都設立機構,全國這麼多縣城,李華能直接累死。
但這不是你想不想的事情。
聖意如此,區區一個欽天監監正豈能違背。
李華確實不怎麼想接這個差事。
太累了。
大明這些年累死的官員,不說一千也有好幾百了,當然,朝廷的撫卹也很有誠意,每一個累死在衙門,甚至於工作回到家裡忽然猝死的官員,撫卹金一大把不說,其子嗣還能直接進入各大大學讀書,今後出來就有鐵飯碗。
甚至有能力的,可以直接出仕。
朱見濟難得去管李華怎麼想的,繼續道:“按照朕的規劃,欽天監要在每一個縣城設立一個欽天監分監,設職位若干,州、府城也要設立欽天監分監,負責匯總轄境內的氣象觀察結果,並儘可能的總結出可以套用的經驗,同時,州府的欽天監和經濟的欽天監,還要負責研發新的氣象觀察手段。”
比如溫度計、風向儀、風力儀、溼度儀之類的,原理也不復雜,只要有人去潛心研究,要不了一兩年就能搞出來。
李華也知道這個工作是跑不掉了,只能接受。
於是問道:“地方分監的設立,都比較簡單,但是人員空缺怎麼辦?”
欽天監的人員,要麼世襲,要麼民間徵召,要麼官員舉薦,來源相當有限,大明人口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