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秋風悲畫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堡宗別鬧》
既然如此,大家自然就不會反對了,內閣改制的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而致仕前的商輅,也因為這個改制,把實權官職升階到了從三品。
但他本來就是大學士,所以這個升階對他影響不大。
不過其他內閣輔臣可是實打實的升了很多。
商輅見火候差不多了,於是手捧朝笏出列,“臣有本啟奏!”
朱見濟笑道:“準。”
商輅手捧朝笏,低頭看地,言辭卻鏗鏘落地:“臣商輅,宣德十年鄉試入榜,正統十年及得會試,又於當年殿試入翰林,琳琅儒才中一讀書人耳,後天下黯然,帝星北移,上皇登基,臣於景泰五年赴漠北引帝星南北,再為太常卿,後入內閣,深受上皇和陛下之皇恩,躬耕於內閣忐忑前行,無大功,唯盡職耳,無大過,獨善其身也,期間也曾屢主持秋闈,為朝廷選賢才。”
這段話是在總結他的仕途。
意味著他今天要在大朝會上正式提出致仕,但話裡話外,又有點意思,說他中舉時候很謙虛,只是入榜入翰林。
但其實是三元狀元。
而最後一句,說他也主持過秋闈,就是說老子葉門生遍朝堂,也是一代大儒。
眾人沒覺得有問題。
謙虛嘛,讀書人都這樣,尤其是上了年紀的大儒。
至於躬耕內閣主持秋闈什麼的,很多人覺得商輅是在向朱見濟表功,希望在致仕後得到朱見濟的善待,尤其死後能得到追封,有個好諡號什麼的。
人之常情。
誰不是為了生前身後名。
商輅繼續道:“然歲月翩然,一如白駒過隙,驀然回首老臣已是七十有四,古稀之年,雙親已故,兒孫滿堂,承蒙陛下之治國家之盛世,家有大宅良田,子女甚孝善。然老臣鞠躬盡瘁,奔走於文淵閣,卻無頤養之機,本是微臣之責,奈何人之古稀,其思也怠其緒也懶,雖陛下仁厚,願以朝廷之俸祿養臣等老朽之庸臣,然臣讀書而知進退,便有此悟:人之老朽,如枯木哉,無益於高屋建瓴,人之老朽,如星月西沉無益於朝陽東昇。”
這番話還行。
反正致仕的理由嘛,總要說得好聽一些。
但商輅接下來的話,卻讓奉天殿裡諸多上了年紀的老臣臉上掛不住了,商輅繼續大聲道:“人雖老朽,卻不能倚老為尊,樹無皮哉焉能長存,人無皮哉焉能善名,臣既老朽,當思退也,國家興盛之際,我大明君臣理應群心齊力,以圖盛世之長久,當此際,老朽如臣者,理應退觀陛下治山河,坐看朝臣弄雲起,要位養能臣,朽木何長蹲也?久居要位而無卓越之策,逆家國之強風,實為禍國之賊哉,豈是我等讀書人之所為也!”
頓了一下,說了句很不文言文的話,“沒臉沒臉沒羞沒臊不知進退者,庸碌之輩也!”
…
旋即大聲道:“臣,懇請陛下恩准致仕!”
此話一出,滿堂臣子面面相覷。
商首輔這是怎麼了?
致仕就致仕,怎麼還把滿朝的老臣都罵上了一遍?
關鍵是罵得也太狠了!
不過能夠來奉天殿開大朝會的都是仕途精英,不論年齡大小,哪會看不明白商輅唱的哪一齣,這是指明瞭在罵一個人。
陸瑜!
嗯,朝堂上雖然還有個比陸瑜年紀更大的于謙於少保,但沒人認為商輅這是針對於謙,別人于謙早就不摻和兵部的事情了。
基本上也不上朝了。
就在京畿養老。
如果不是陛下不允許他致仕,於少保早就回老家去了。
而現在還在要職上站著茅坑不拉屎的,其實也就一兩個人,一個陸瑜,一個董方。
董方嘛,之前還辦了刑部下沉的事情。
陛下對之讚譽有加。
那商輅針對的就只有陸瑜了——畢竟禮部尚書這工作,陸瑜辦得雖然也行,可他這幾年基本上就是尸位素餐了。
關鍵是他也不致仕。
至於原因,所有人都知道,陸瑜是想阻止廣安帝陛下進行土改。
商輅說完之後,滿堂的沸騰。
朱見濟沉默著不吱聲,他在觀察陸瑜和董方。
董方麼……
搖了搖頭,嘆了口氣,沒出列。
陸瑜則是臉色潮紅,氣得渾身顫抖,若非身邊禮部左右侍郎扶住他,這位老尚書恐怕就要氣暈倒地了,不過儘管如此,陸瑜還是沒有出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