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蔣介石回重慶後,給孫越崎寄來一份他的專用密電碼,要孫越崎直接與他聯絡。這是在向孫越崎表明,他已成為了他的親信。6年後,孫越崎坐上了經濟部部長兼資源委員會委員長的位置,不過,1942年的孫越崎依然是對政治一竅不通的書生,即使手握著不知多少政客夢寐以求的蔣氏密電碼,也未想過抱佛腿作官之事。孫越崎用這個密電碼僅做了一件事,給蔣介石拍了個請求支援空油桶的電報。蔣介石接電後,立即命令軍隊後勤部撥三萬個53加侖空油桶到玉門,解決了煉油廠儲油的問題。
1942年11月中旬,經過甘肅油礦局近七千員工的艱苦奮鬥,提前實現了180萬加侖的生產目標。老君廟召開慶功大會,象徵勝利的汽笛聲響徹石油河兩岸。心情激動的員工擁到孫越崎身邊,把他高高地抬起來,伴著歡呼聲,一次又一次地將他們的總經理扔到空中。
玉門汽油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戰爭。
1943年,日軍集聚重兵,企圖強渡黃河風陵渡,攻佔陝西。玉門的汽油供應蘇聯援華的汽車隊,透過數千公里的運輸線,將軍火運抵陝西前線,阻擋了日軍的進攻。有資料表明,美駐華空軍基地地勤也使用玉門的汽油。
行文至此,我不得不再回筆提及本章引言所提及的“基石與大廈”的問題,因為180萬加侖與今天的年產一億四千萬噸相比,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但我相信讀者,當讀完此章後,只會被老一代知識分子的愛國熱忱和創業精神所激動。
只有民族的敵人和別有用心的小人才會嘲笑180萬加侖的渺小,因為180萬加侖所託起的是我們民族不可戰勝的意志! 。。
老君廟精神
讀者一定還記得那位追隨翁文波到玉門油礦工作的學生童憲章,半個世紀後,他已是中科院院士、我國著名的石油專家。我與他長談了兩天,頭一天,他向我有板有眼地講述了玉門油礦的生活經歷,很像導師輔導研究生的樣子。或許是我的真誠感動了他,第二天我們之間已如古代忘年之誼的孔融、禰衡,竟無話不談了。他不再向我講玉門,而是敘說他解放以來的痛苦與歡樂。
他向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當年蘇聯背信棄義將專家突然撤走時,新中國成立僅十年,又遇到三年自然災害,使我國各條戰線的經濟建設都受到了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石油工業建成了大慶油田,大踏步地前進了呢?
問題對我是如此新鮮和具有吸引力。我從沒有考慮過,在這位大科學家面前更不能用馬列主義的大話來嚇唬人。我只有緘口靜聽。
他說:這是因為中國已有了一批比之蘇聯專家毫不遜色的石油專家和這些專家培養出來的石油青年技術人材。沒有這樣一支隊伍,一切都是空談。而這支隊伍中的絕大多數人員是直接或間接地由玉門油礦培養出來的。
我立即連聲叫好。很久以來,我便對大慶的奇蹟大惑不解,因為將它說成是精神的勝利,實在有悖馬列主義。童憲章的話言簡意賅,一語中的,與鄧小平“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完全一致,無疑具有馬列主義的水準和高度。
童憲章告訴我,他向來看不起蘇聯專家的目空一切。五十年代,他因說了句“蘇聯專家也就那麼回事,比我們強不到哪兒”,而被大大地批判了一陣。他沒有詳述批判的經過,只遞給我一份三號仿宋體字列印出的材料。這份材料是文革結束後我國石油考察組在對前蘇聯石油工業進行考察時,被稱作西西伯利亞石油之父的前蘇聯著名石油地質學家特拉菲穆克院士在歡迎會上的講話。特氏50年代曾作為援中專家在我國工作過。他在講話中誠懇地說:“在陸相地層中找油,世界上沒有任何其它國家達到中國這樣高的水平。我當時到中國做了微不足道的幫助,時隔三十年,我認為我們應該虛心地到中國去學習了。”
這位特拉菲穆克院士是位真正的科學家,他在真理面前沒有說假話。這恐怕也是童憲章讓我看這份講話的目的。
童憲章隨後對“陸相生油論”的介紹,使我對特氏的講話產生了更深的認識。
自十九世紀末,由美國和前蘇聯為先導發展起來的石油地質學一直認為,石油是由古海洋沉積物中的有機質生化成的,因此,石油必須在海相生油巖系中尋找,這便是“海相生油論”。這個傳統的生油理論,是美蘇等國的地質學家根據以往所開發的油田都是海相生油巖系這一實際情況而總結出來的,而中國的地質狀況,則大部分是陸相,因此,外國地質學家根據“海相生油論”曾斷言,中國缺少石油資源。這是由於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