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 (第1/4頁)
撲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具備新的技能和本領、善於管理的工業幹部和技術人才。
北平解放後,華北大學工學院於1949年8月遷入北京,劃歸中央人民政府重工業部領導。1950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決定將中法大學校本部及數理化三個系合併到華北大學工學院。1951年11月18日,中央人民政府###將華北大學工學院改名為北京工業學院。1988年4月2日,為適應學校由單一工科院校向以工為主,理、工、管、文相結合的綜合性大學轉變的需要,北京工業學院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綜觀新中國成立以來,原延安自然科學院的師生和幹部,在中國科技戰線、文教戰線和其他部門中作出貢獻者不乏其人。
影響深遠的中法大學
在北京理工大學前身北京工業學院成立的過程中,中法大學無疑佔有重要的地位。即使在整個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中法大學都是赫赫有名的。從1920年至1950年,中法大學以其鮮明的辦學宗旨和獨特風格,為近代中國人才的培養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法大學的創辦與發展,與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李石曾有著密切的關係。李石曾(1881年—1973年),本名李煜瀛,筆名石僧、真民,河北省高陽縣人。他出身於名門世家,其父李鴻藻在清末曾歷任兵部、吏部、禮部尚書、軍機大臣,是著名的清流派代表人物。不過李石曾卻一心希望接受西方教育,並在1902年隨駐法公使孫寶琦前往法國,同行的還有張靜江、吳稚暉等人。在法國期間,曾學習農業,並對克魯泡特金的互助論和蒲魯東的社會學深有研究。為了發展中國國內的教育事業,1917年,李石曾等在北京設立了法文預備學校和孔德學校,這就是後來中法大學的雛形。1920年,在北京大學、廣東大學和法國里昂國立大學的共同籌備下,位於北京西山碧雲寺的法文預備學校改為中法大學西山學院,擁有文、理兩科,從而宣告了中法大學的正式成立。當時該校的校長就是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他一直擔任此職到1930年。
。 想看書來
北京理工大學(2)
1924年冬,中法大學理科遷至北京地安門外吉祥寺,改稱居里學院。1925年秋,中法大學文科遷至北京東皇城根。1926年1月22日,民國政府正式認可中法大學。1929年,學校成立藥學專修科,以後又陸續於1931年春成立鐳學研究所,9月設立商業專科學校,1932年成立藥物研究所,1933年成立理工調查所。
1935年後,由於華北局勢迅速惡化,中法大學的發展也受到了影響。1937年8月,隨著日軍侵佔北平,中法大學面臨更加嚴重的困難。在敵寇的強大壓力下,中法大學堅持愛國立場,拒絕接納日籍“輔導官”和開設日語課及懸掛日本國旗。1938年夏,由於遭到敵偽政權的勒令停辦,不甘屈服的中法大學開始秘密南遷。1939年後,該校的理學院和文學院相繼到達昆明辦學。
抗戰勝利後,1946年夏,中法大學分別在北平、昆明招生;同年10月19日,文、理、醫三院各系在北平復課。在接下來的解放戰爭時期,中法大學許多學生紛紛參加革命工作。l949年1月北平解放後,又有不少學生離校參加革命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法大學正式由政府接管,改稱為“國立北京中法大學”,原校長李麟玉繼續留任。
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作出決定,將中法大學與由解放區遷至北京的華北大學工學院合併,從而也宣告了中法大學的終結。根據中央人民政府###的決定:中法大學的醫學院與北京大學醫學院合併,由衛生部領導;文學院的文史系和法國文學系,併入北京大學文學院;經濟系併入南開大學;理學院的生物系併入南開大學;理學院的數理系與化學系,由學生自己選擇或者轉入北京大學相應的系,或者轉入華北大學工學院,改學工科;而北京中法大學校部及其文書、檔案與華北大學工學院合併,其校舍、房屋等都併入華北大學工學院。因此可以說,中法大學是北京理工大學最初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
國際影響
學校與29個國家和地區的90餘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係,與國際上100多家企業或大學開展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國際影響逐年擴大。
師資力量
北京理工大學師資相當雄厚,學校現有教職工35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300餘人,博導250餘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7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