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木木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人中間的氣氛。當一個笨蛋跟一個聰明人在一起時,通常都是聰明人掌握主動權。
太后肯定不會沒事找事給她難堪,現在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時候,所以明天去寧壽宮,肯定能一切順利。
第二天,四爺在她臨走前還特意叫蘇培盛過來送她一送,囑咐她‘什麼都不用擔心,放心的去。如果太后留午膳,就跟德妃一起在寧壽宮用,他會照顧好弘昤的。’。
她還是照舊步行的永和宮,然後德妃攜她一起上了她的肩輿,再往寧壽宮去。
德妃的肩輿比起她曾經坐過的金黃轎要略遜一籌。她當時坐的是八人抬的,德妃這個是四人抬的。
如果四爺給她都能用八人抬,不可能還叫德妃用四人抬。
這說明,德妃沒用,她用的還是她以前的?
聯想起四爺前天說德妃不住寧壽宮不可能的事,李薇突然有些小擔心。德妃不想去住太后的寧壽宮,是怕她過去後會把太后給擠到角落去嗎?
或者只是擺個謙遜的姿態?
德妃察覺到李薇的目光一直繞著肩輿轉,多少有些感嘆。看她緊皺的眉頭就明白,李氏這是在替老四操心呢。
宮裡的女人多數都不會替皇上操心。要操心也要擺在明面上,讓皇上看在眼裡才算數。
老四現在又不在,李氏這擔心就是實實在在的了。
她輕輕的在心底嘆了口氣。
老四這個性子,大概也是喜歡李氏把他時時都放在心上。十幾年下來,從宮裡到府裡,再回到宮裡,老四能中意她十幾年,往後大概也不會輕易撂開手。男女之間,前一兩年憑的都是嬌顏媚骨,往後過的就是心意了。
越是在宮裡,這種事越明顯。有時不到一年,再好的容顏也該看膩了,新鮮的女色層出不窮。一年後還能栓住皇上目光的,無不是皇上的知心人。
能知心上十幾年,那就跟一輩子差不多了。
德妃拍拍李薇的手,笑著說:“這會兒……到底是還沒下旨……”
李薇理解的就是:沒下旨,所以規矩慣了的德妃才不肯用新的,還照樣用她的舊肩輿。
她點點頭,表示一定會原話告訴四爺的。
不到寧壽宮已經有人迎出來了,德妃和她下肩輿時,寧壽宮裡出來了二十幾個人迎接。姑姑都有好幾個,她們上來扶著德妃,還有兩個來扶她,普通服色的宮女就跟在後頭或在前頭領路。
宮女們的資歷大概分三節。最年輕的是宮女,中年的就是姑姑,老年的就是嬤嬤。
但也有白頭的老宮女,熬到最後也沒混成姑姑。能在差不多的年歲上成了姑姑,這就是表示主子們喜歡她們的侍候。
就像德妃身邊的方姑姑,那就是永和宮的一人之下,眾人之上。
所以李薇對來扶她的兩位姑姑都很客氣。
姑姑們比她客氣一百倍。
一進寧壽宮就是撲鼻而來的藏香味,到處可見垂掛的金黃色的條幅,很像她在現代看過的蒙古廟裡的東西。
殿中擺著半人高的香爐,黃銅的爐壁上鑲著綠松石和紅瑪瑙。
地上鋪的地毯上也織有很規律的方形和圓形的花紋。總之,寧壽宮裡的裝飾完全是另一種味道的。
等見了太后,這個感覺就更明顯了。
太后坐在榻上,榻上鋪的錦墊上的花紋跟地毯上的如出一轍。她頭髮已經花白,編成一條大辮子垂在腦後。她不像德妃和宮裡的其他女人那樣戴旗頭或其他首飾,而是包了一條頭巾(?)。
李薇頭一次面見太后,沒想到會看到這樣的她。身上的衣服還是一樣華麗,手上戴著數個金手鐲,有的刻著萬字紋,有的鑲著大塊的寶石。脖子上掛著數條綠松石、黃金和瑪瑙鑲嵌的民族風長項鍊。
不能說不華麗,就是華麗的味道不太一樣。如果一定要形容一下,她覺得太后更適合坐在圓頂的蒙古帳篷裡。
有一個年約五旬的女子坐在太后榻邊最近的地方,她的臉型和太后十分像,細看連眉眼間也有相似之處。如果不是看到她對德妃行禮,她都以為這是太后的親戚(太后沒孩子,不然她肯定會誤會得更多)。
德妃替她引見,那女子不敢受她的禮,側身避開了。
李薇聽四爺提起過,說是先帝后宮裡也曾有蒙妃,這位算是身份比較高貴的一個,姓博爾濟奇特氏,來自科爾沁,順治帝悼妃的侄女。這個悼妃的來歷更不同尋常:她是孝莊的侄女。
所以,這位博爾濟齊特氏是大大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