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第3/4頁)
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軍及白俄警察,改取包圍陣勢。戰鬥一直打到天黑,我軍邊打邊撤至嶺東太平溝、大豬圈一帶。戰鬥中,在敵軍炮火猛烈轟擊下,包圍圈逐漸縮小,趙尚志的右手腕中彈負傷,血流不止。戰馬也跑失了。在危急中,趙尚志命令幾名騎術好的戰士帶著30多匹戰馬,趁黑夜突然從日軍和偽軍結合部強行突圍。主力仍在原陣地隱蔽不動。當勇士們帶著戰馬群闖過敵陣後,敵人誤認為我軍全部突出重圍,便以大部兵力追擊我突圍馬群。趙尚志見敵離開陣地,立即指揮戰士們猛攻敵背,敵軍頓時大亂,死傷無數。我軍乘機突出敵人的包圍。日軍司令望月望著我軍轉移的方向,十分感嘆地說:“此戰必有名將。”這次戰鬥共消滅日偽軍110多人,白俄警察20多人,我軍只傷亡3人。
1935年,日偽軍對哈東地區反覆進行大規模的〃掃蕩〃,實行“重點燒殺、血洗匪區”政策,屠殺了大批的抗日民眾,使珠河等抗日根據地遭到嚴重破壞,為避敵鋒芒,儲存有生力量,第二年,趙尚志率主力向松花江北岸實行戰略轉移。他們勝利地突破了敵人的隔、追、阻、截,建立並鞏固了湯原後方根據地。部隊也改稱東北抗日聯軍第三軍(簡稱抗聯)。趙尚志任軍長。在兩年的數十次戰鬥中,抗聯三軍隊伍日益發展壯大,曾一度收編、擴大到10個師,兵力達6000餘人,其中基幹隊伍1500餘人。他們轉戰松花江兩岸30餘個縣,東進西征,一次次把北滿抗日鬥爭推向高潮。
第三部分:張自忠:血染洪山的抗日將領漂亮的伏擊戰
為打破敵人的〃討伐〃計劃,趙尚志率領從湯原根據地出發西征的騎兵隊和六師張光迪部共200餘人到到達海倫與通北交界處的東山里,與活動在這裡的五師蔡近葵部匯合。
部隊剛剛住下,就有訊息報來:進山〃討伐〃的日偽軍800餘人正向我軍奔襲而來。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趙尚志集合部隊,連夜向通北東山里轉移。為擺脫敵人的追擊,他決定尋機設伏,狠狠地打擊一下敵人的囂張氣焰。
轉移途中,當部隊經過一處山路狹窄、兩側山坡樹林茂密的地方時,趙尚志命令六師一部20餘名戰士,在前方隱蔽設伏,誘敵深入。趙尚志命令其餘部隊在路兩旁的半山腰處埋伏待敵。不多時,一長串馬爬犁出現在山路上,爬犁上坐著約100餘人的日軍。這時,前方突然響起了槍聲,馬爬犁上的日軍立時人仰馬翻,紛紛滾下爬犁,趴在雪地上拼命抵抗。打了一會兒,日本鬼子發現我兵力不多,便集中力量發動進攻。戰士們邊打邊撤,巧妙地把日軍引入山腰處的伏擊圈。趙尚志看見一群群氣勢洶洶的日本兵衝上來後,大喊一聲“打!〃頓時四挺機槍一齊怒吼,鬼子們應聲倒地一片。戰鬥中,日軍死傷30餘人,其中一名大尉軍官被當場擊斃。戰士們還繳獲一批武器彈藥和毛毯等物品。其餘的敵人倉皇而逃。
趙尚志認為敵人絕不會甘心失敗,他們必定會調集兵力進行反撲。於是決定迅速前進,甩開敵人。當部隊來到一個叫做冰趟子的地方,趙尚志看了看地勢,即令部隊停止前進。
冰趟子是通北縣城從西向東進入深山裡的必經之路,坡上的山路旁,有四座大木營,每個屋子能住一二百人,是來往山間的車馬店。在木營附近,有常年流水的山泉,冬天泉水從山上流下來,在山路北面形成一層層一片片高低不平的冰甸子。當地人叫它冰趟子。
趙尚志在木營裡召開班以上幹部會議。他說:這四座大木營很堅固,可以固守;溝的兩側是山林,可以設埋伏;溝口處很窄,可以截住敵人的退路,又可以打敵人的援兵,總之,這裡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好戰場。趙尚志決定在這裡讓日本鬼子再嚐嚐“抗聯”的鐵拳。
3月7日傍晚,日軍竹內部隊守田大尉率日偽軍800餘人,沿山溝口向冰趟子木營攻擊前進。一群偽軍被打退後,接著約200名日軍在機槍和大炮的掩護下,向木營兇猛地撲來。敵人排滿了山路和泉水凍成的冰面,我軍6挺機槍同時開火,子彈、手榴彈雨點般地飛向敵群,一排日本鬼子被打倒或滑倒在冰甸子上,血肉橫飛。另一排日本鬼子又衝了上來,受傷的日本兵也趴在冰面上繼續射擊,戰鬥異常激烈。敵人隨著後援部隊不斷地到來,更猛烈地發動了第二次、第三次進攻。溝裡的冰趟子上,一批又一批敵人被打倒,活著的趴在冰上不敢動,有的調頭就跑。日軍指揮官狂舞戰刀,命令他們繼續衝鋒。為了牽制敵人,減輕正面陣地的壓力,趙尚志派多股小部隊,從兩側密林和北部河溝中攔腰突襲掃射敵人。敵人仗著人多勢眾,武器精良,集中攻打正面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