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 (第3/4頁)
賴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他知道自己不行了,“你們快同敵人拼去,殺敵!殺敵!不要管我,我死在這裡痛快……”,他用急促的聲音掙扎著對部下說完,便倒了下去。
王銘章犧牲後,戰鬥還在繼續。儘管敵人大部隊已衝入城中,將士們仍然繼續拼殺;東門的守軍一直堅持到黃昏,東北、西北兩個城角和北面城牆天黑後仍在守軍手中。北城牆的守軍二三百人趁夜色突圍出城,撤到後方,城內未能撤出的三四百人一直與敵對抗,逐街逐巷逐屋肉搏,重傷員則以手榴彈互炸殉城,寧死不落敵手,戰鬥一直堅持到18日中午。滕縣守衛戰中,王銘章部以付出傷亡四五千人的代價,抵擋了日軍的精銳之師數萬人達三天半之久。從而為後續部隊贏得了時間,使敵人攻取徐州的計劃歸於失敗。正如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所說:“若無滕縣之苦守,焉有臺兒莊之大捷,是臺兒莊之戰果,實滕縣先烈造成之也。”就連日軍中的記者也說:“1938年3月初,我軍攻佔濟南後,組織瀨谷混成支隊,以步兵兩聯隊配合相當數量的炮兵、坦克、飛機,繼續南進,在泰安、兗州等處,均未遇到抵抗,但到滕縣後,遇到四十一軍之一二二師頑強抵抗三天,我軍遭受很大損傷。”
王銘章以生命表現出我們民族高尚的氣節,喚起了更多人抗日的決心。1938年5月9日,王銘章將軍的靈柩抵達武漢時,萬人空巷,在車站迎靈,在靈柩運回他的家鄉四川新都的途中,群眾的路祭絡繹不絕,就連英、法在長江的船舶都鳴禮炮、下半旗致哀。郭沫若在1938年5月9日發表的廣播悼詞中讚頌道:〃王師長是我們炎黃的優秀子孫,是保國衛民的英勇戰士,是中國的模範軍人,他的死為國家、為民族、為全中國人民,他的勳名將永垂史冊,他的精神將永遠不死!〃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其他領導人陳紹禹、秦邦憲、吳玉章、董必武聯名寫下一副輓聯:
奮佔守孤城,視死如歸,是革命軍人本色;
決心殲強敵,以身殉國,為中華民族爭光。
蔣介石在戰役結束後的3月30日給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回覆電報:〃王故師長銘章,力戰殉國,達成任務,緬懷壯烈,悼惜殊深,準給特恤一萬二千元,轉請國府特予褒揚,追贈陸軍上將,由軍委會依上將例給恤,並將生平事績宣付史館,以資矜惜,而慰忠勇!〃前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為王銘章墓園門額題寫了“壯節殊勳”四個大字!
198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正式追認王銘章為革命烈士。
第二部分:王銘章:與孤城共存亡的中將師長冷雲與“八女投江”:烏斯渾河上的八女英靈
八位女英雄中只有三位生前經歷流傳下來了,她們是冷雲(1915——1938),原名鄭香芝,後改名鄭致民,黑龍江省樺川縣人。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在佳木斯從事秘密抗日活動。1937年夏加入東北抗聯第五軍,在秘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1938年夏初隨五軍一師部隊西征,任婦女團政治指導員,同年10月英勇犧牲。楊桂珍(1920——1938),黑龍江省林口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出生,1936年加入“抗聯”,1937年參加共產黨,1938年隨軍西征時任班長。安順福(1915——1938),黑龍江省穆稜縣人,朝鮮族,中共黨員,原“抗聯”四軍被服廠廠長。其他五位同志只留下英名,她們是班長鬍秀芝,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朝鮮族)。
1、隨軍西征
1938年春,日本侵略軍為了消滅東北抗日武裝,糾集大批日偽軍對東北抗日聯軍加緊了圍攻。日偽軍日益加緊對“抗聯”部隊的軍事“討伐〃,他們企圖用強大的兵力,將“抗聯”逼到北方國境線一帶,將活動在松花江下游地區的“抗聯”部隊聚而殲之。
為了粉碎敵人的陰謀,跳出日偽軍的包圍圈,中共吉東省委和東北抗聯第二路軍總指揮部決定,所屬四、五軍主力向西南的五常地區遠征,與在吉林地區活動的抗聯第一路軍和第二路所屬的第十軍打通聯絡,開闢新的游擊區。
1938年4月,西征軍開始行動。在西征軍中有許多女同志,他們同男戰士一樣,跋山涉水,肩並肩地進行戰鬥。在戰鬥中她們發揮戰鬥員的作用,在戰鬥結束後,她們又是宣傳員,在行軍途中,她們還要照顧傷病員,承擔著服務員的作用。
7月12日,婦女團參加了攻打樓山鎮戰鬥,取得了勝利,使敵人惱羞成怒。因此,敵人頻繁調動,企圖對西征軍形成包圍,將我軍消滅在西征途中。為了擺脫敵人,粉碎敵人的陰謀,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