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020 (第3/4頁)
千里江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她瞧了一眼地上的包袱,伸手一指,“在陛下來前,將你用於陳述之物盡數籌備妥當。”
直接跟陛下說?
李淳風一愣。
這位武昭儀對他倒是很有信心啊……
當李治抵達此地的時候,就見仙居殿內本是用來用膳的長桌之上,已堆滿了圖紙與書籍。
雖然意外於李淳風會出現在此地,但既媚娘已說他有要事啟奏,他也暫時懶得管那麼多禮數規則。只抬了抬手,“你說吧。”
“臣將史書中有記載的關中水患盡數羅列其中,發覺了些問題。”
李淳風當年得到李世民的委任,負責撰寫《晉書》,對歷史資料的收集,遠比任何人都要多。
李治打眼看去,都覺得有些眼暈,下意識地揉了揉眉心。
應當不是他近來風疾復發的緣故。
好在李淳風此人雖有些學究做派,在將問題闡釋明白這件事上,卻還是口齒伶俐的。
他伸手指向了居中的畫卷:“倘先忽略掉氣候不顧,只先看關中是否為都城之地——”
“秦孝公十二年,以咸陽為都城,大築城郭冀闕,人口日增,災害愈頻。好在彼時諸國林立,關中人口比之天下之眾還在少數,所以咸陽為秦都一百四十四年間,共有六次洪澇災害。”
“但前漢定都長安以來,天下歸一,關中興盛二百年,洪澇共計三十三次。”
武清月在旁目光一亮。
在提議找李淳風之前,她原本以為對方會用上什麼神棍卜卦的辦法,沒想到這位上來彙報,竟然是統計學的範疇。
但仔細想來,李淳風會以這等方式向李治進言,又不奇怪。
他畢竟是參與編纂史書之人啊……
李淳風不知讓他被拽來萬年宮的始作俑者心中種種腹誹,已接著說了下去:
“後漢國都不在長安,而在洛陽,長安因兵禍,百姓流離逃難,水患之災幾近於無,百年之間不過兩次而已。”
“可到南北朝之時,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都曾以長安為國都,在此期間,四十年有水患十二次。”
“隋唐重定天下,以關中為立足之地,此地重歸繁盛,水患再度增多。武德元年、武德六年、貞觀三年,均有大雨連綿,繼生水患。”
“以臣愚見,渭水之河只怕承載力有限,溝渠營建不足,因此——關中越是人口昌盛、民生繁茂,便越是有滋生水患之可能!”
李治聽到這裡,臉色已有幾分不好看。
按照方今的習慣,如有大旱或是水災,往往不是帝王問責己身,便是由朝中要員擔責。
就像去年的關中大旱,長孫無忌就一度請辭,這是一個道理。
然而今日,李淳風卻說,是關中越興盛,渭水就越氾濫?
這道理聽起來並不難理解,可對於習慣性將其聯想到天威之上的人來說,這規律總結得著實驚人!
但即便如此,他也總不能因這樣的幾句話,就做出什麼疏散關中人口的決策。
這是李唐的都城所在之地,若真忽然有此舉動,無異於是將臉丟到了外人的面前。
更何況,此時還正是他要將權力自長孫無忌手中收回的時候,任何一點決策的失誤,都有可能導致滿盤皆輸。
他面頰緊繃了一瞬,這才開口問道:“剛才李卿說,忽略掉氣候不顧,若是……將其考慮上又如何?”
李淳風苦笑,“陛下,算上可就更麻煩了。東漢末年至於魏晉的數百年間,史書之上動輒出現冬日大寒、井生堅冰的記錄,但您覺得今時如何?”
李治回想了一番,答道,“關中能見梅花。”
雖然還是冷,但和百年前有記載的冷,好像完全不是一個水平的。
李淳風道:“不錯,就是如此。就算不是研究天文氣象的人也應當知道,氣候溫暖的年頭最容易出旱災與連續的暴雨,大雨還往往接在大旱之後。陛下,您覺得今年如何呢?”
李治默然。
去年才有旱災,而今年,天氣轉暖的速度比他想象得要快很多,還絲毫不缺雨水。
倘若雨勢轉大……
李治的眉頭已擰在了一處,“你是說,關中恐有水患?”
“不只是尋常水患,”李淳風答道,“陛下可還記得永徽元年?當時渭南大雨,甚至引發了零口山洪爆發,沖毀屋舍不知凡幾。您又怎知,不會再有山洪呢?”
李治悚然一驚,甚至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