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皇宮御花園內,陽光燦爛,百花爭相綻放,綠草如茵,蜂飛蝶舞,百鳥爭鳴。臨湖翠柳吐出新綠,春風搖曳,如碧浪翻空,令人心曠神怡。
每逢二月十二日的花朝節,民間稱為撲蝶會,李太后便會邀請後宮妃嬪及各內外命婦到御花園賞花、撲蝶,談笑閒聊,一時間春色滿園,熱鬧非凡。
張貴妃得到皇上寵幸,正是春風得意時,很多妃嬪都趁此機會巴結討好,圍著她團團轉。當然,也有一些妃子眼紅嫉妒,表面上對她恭敬有加,暗地裡詛咒謾罵,恨她恨到了骨子裡。
李太后統領著後宮,深知後宮是個明爭暗鬥的險惡之地,當年與劉妃爭寵,為奪後位,姐妹反目成仇,流落到民間才撿回一條命,卻與親生兒子失散近三十年。
為了不讓她們重蹈覆轍,李太后總是小心處理著後宮之事,立慈儉端莊的曹氏為皇后,不讓宋仁宗太過寵幸一個妃子。但是,皇上只有一個,後宮卻是佳麗三千,逐一寵幸的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輪到第二次,更何況這麼多的妃嬪,皇上不可能全部都喜歡。
李太后坐在亭內,教導曹皇后留意觀察眾妃嬪的一言一行,以後執掌後宮時,必須做到心中自有明鏡,絕不偏袒徇私,聽信他人謠言,更重要的是,儘可能的阻止各宮妃嬪為爭寵爭個你死我活。
后妃爭寵是常事,有些王朝後妃窮爭惡鬥,內結宦官,外連朝臣,攪得後宮烏煙瘴氣不說,甚至能使一個泱泱大國走上亡國之路。曹皇后深知其害,非常用心的學,到後來自己持身嚴正,對妃嬪也馭之有術,既不傷和氣,又不釀禍根,使偌大一個後宮井然有序,皇帝高枕無憂,妃嬪相安無事,因此受到上上下下的普遍敬重愛戴,成為歷經大宋三朝的皇后。
突然,花叢中爆出一陣驚叫聲,個個嚇得花容失色,手足無措。
“不好了!張貴妃暈倒了!”
“張貴妃……”
“快傳御醫!”
李太后冷靜從容,立刻命人把張貴妃抬回雲錦閣,傳令御醫前去診治,讓曹皇后在這裡主持大局,隨後擺駕到雲錦閣。
待李太后離開後,曹皇后盡顯母儀天下的風範,安撫眾妃嬪的恐慌後,讓她們陸續離開了御花園。
陳太醫為躺在鳳床上的張貴妃仔細把脈後,欣喜地稟告道:“啟稟太后,張娘娘有喜了!”
宋仁宗先後生三子,均已早夭,至今仍未有太子,使太子之位懸空多年。後宮的妃嬪都夢想著生個太子,從此母憑子貴,但是宋仁宗整日為國事勞,又只寵幸幾位妃子,多半時間都在曹皇后和張貴妃那裡,就連西宮苗貴妃那裡也少有去了,無奈獨守空房,寂寞一生。
聽到陳太醫的話,李太后喜不自勝的道:“你說婉兒有喜了?”
張貴妃入宮三年有餘,深得宋仁宗寵幸,可謂是集萬千寵愛與一身,後宮粉黛失顏色,只可惜一直未能生個一兒半女。李太后曾以張貴妃無子為由,勸宋仁宗不要過份沉溺張貴妃的美色。如今張貴妃懷上了龍胎,果然母憑子貴,讓李太后對她完全改觀,甚至後悔當初勸宋仁宗離開她。
陳太醫拱手道:“微臣確定,張娘娘已有兩個多月的身孕了!”
李太后連忙坐到床邊,伸手握住張貴妃的手,激動地說道:“真是大宋之喜!陳太醫,快去把這天大的喜訊告訴皇上!”
陳太醫領命退下。
御書房內,宋仁宗正與群臣商議國事。
隨著范仲淹、富弼推行的“慶曆新政”漸漸被廢除,相關人員都被相繼罷黜,擔任宰相的杜衍也被罷去了宰相之職,調到兗州當知府,官至尚書左丞。國不可一日無相,今日在御書房所議之事,便是決定任命誰為宰相。然而文武百官舉薦的兩人各有所長,令宋仁宗一時難以定奪。
一個是太師龐吉、兵部尚書張謙等人舉薦,官至光祿寺丞、大理寺丞的林特;另一個則是八賢王趙德芳、汝南郡王趙允讓等人力薦,現任樞密直學士的王延齡。兩人都是將相之才,其豐功偉績,昭煥今古。
就這樣分成了兩大派系,雙方各執一辭,爭論不休,而二位當事人卻只能站在旁邊,靜觀其變。
就在宋仁宗大感頭疼之時,門外的太監突然進來,跪下傳話道:“皇上,陳太醫有急事啟奏!”
宋仁宗心中一怔,以為出了什麼事,急道:“快宣!”
太監領命退到一旁,高聲唱喏道:“皇上有旨,宣陳太醫晉見!”
群臣同時向兩旁退開,陳太醫老態龍鍾的走了進來,跪下施禮道:“臣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