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不會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四天.
這票房曲線,相當的不合理!
給一眾專業人士都看迷糊了。
什麼玩意啊?
你白又樓就算之前搞了波大節奏,但這股子流量最大的時候就應該是上映首日吧?
這曲線倒過來看還差不多!
怎麼就能這樣子逆風上揚的?雖然揚的不是很誇張,但多少也有點離譜了吧!
還有王法嘛?還有法律嗎?
那些負責市場分析的直接麻了,白又樓這部《爆裂鼓手》的這個案例,真的是想破頭都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自來水嗎?
確實,《爆裂鼓手》的評分很高,雖然有一部分觀眾對這部電影批評的很厲害,扯什麼價值觀和教育之類的。
但上映幾天下來,依然能維持在九點一的高評分,已經說明了大部分觀眾認可這部電影的質量。
不出意外,就算這評分後面還會往下掉一些,但絕對能維持在八點五的高分之上!
這還包括了一部分白又樓的黑粉在故意打低分呢。
沒錯,就跟當初他身敗名裂時還有粉絲一樣,哪怕現在“沉冤得雪”了,照樣有一部分人討厭他,天天黑他。
但不管評分的高低,從體量上來說,《爆裂鼓手》確實不是那種很賣座的商業片。
說難聽點就是,去電影院很大一部分觀眾壓根就不是這電影的目標群體。
貫穿電影的爵士樂相對來說也小眾一些.
那這部電影到底是怎麼做到在這種情況下,逆著正常的票房曲線搞事情的?
一篇點選量瘋狂飆升的影評,似乎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他得到了世界,他失去了靈魂》:
如果想要找角度來誇這部電影,其實很簡單。
和剪輯融為一體的爵士樂,機關槍一般的惡毒臺詞,鼓點一樣密集的髒話整部電影的剪輯踩著每一個最扣人心絃的鏡頭行雲流水的推進。
白又樓對於音樂的掌控可謂是登峰造極,從技術角度來看,這部電影其實讓他完成了音樂和導演、剪輯水平的雙重炫技。
但炫技終究只是錦上添花。
真正重要的當然還是電影的核心。
只從中看到痛苦,而看不到痛苦之中挾裹著快樂的人,大概從沒認真追求過什麼。
關於電影的點評部分並不是這段影評突然點贊狂飆的原因。
反而是最後一段有點輕鬆愜意的吐槽,讓它脫穎而出。
“電影的部分就說這麼多,這部電影給我帶來了很大的震撼,但最近突然電影之外的故事似乎更加有意思一些。”
“仔細研究了一下白又樓這個人,偶像時期的他和現在的他幾乎截然相反,但才華不會憑空降臨,沒人知道他背後付出了多少,而搬上熒幕的這個故事似乎可以窺得一二,這貨確實是個天才。”
“就包括最近的關於白又樓那句“別來浪費我的時間”熱度挺高,目中無人、不尊重前輩,這也是他,有沒有感覺,跟電影裡的角色有點像了?”
“作為明星,他很奇怪,但作為創作者甚至藝術家,結合電影一看,我覺得他好像也沒什麼問題.”
“在我看來,電影主角更像是白又樓的切片,是一部分的他,這樣似乎能夠解釋為什麼第一部電影就能如此驚豔,因為他拍的就是自己!”
“.”
“綜合評價,這人好變態的,我彷彿從他身上看到了一種無法無天的表達欲!”
——
白又樓:哥們一點都不無法無天,哥們只是想幹嘛就幹嘛。
真正“無法無天”的,分明是姜元初好吧!
在那輛房車上,白又樓呆了整整兩天時間。
準確來說,是姜元初纏了他整整兩天時間。
在這期間,這姑娘表現出了跟鏡頭燈光下完全不一樣的另一面。
主動、熱情、好奇、狂野.
那味兒怎麼說呢~反正白又樓是回味無窮的。
帶傷上陣都這麼猛,都不敢想她之後會有多厲害。
之前在房車上照鏡子的時候,白又樓發現自己腰上居然被勒的有點發紅髮青。
沒錯,就是被姜元初那大長腿給勒的。
她那腿那麼細那麼長,但卻真的格外有勁!
確實相當有勁,這一下房車,一腳就跟白又樓蹬了!
這個“蹬”並不是字面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