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了對解讀《黃帝內經》情志奇妙之處的讚美,體現了對其中蘊含的智慧和哲理的欣賞。
《卜運算元·論〈黃帝內經〉情志之玄》:用簡潔而富有韻味的語言,描述了對《黃帝內經》情志之玄妙的探討和論述,傳達出對其神秘之處的敬重和欽佩。
《鷓鴣天·〈黃帝內經〉情志探秘》:以清新自然的筆觸,描繪了對《黃帝內經》情志探秘的讚美,展現了其中的趣味和價值,讓人感受到對其探索的熱情和喜愛。
以下是一些與“五志相勝”相關的典故:
1 恐勝喜:
案例一:古代有個農家子弟叫李大諫,自幼勤奮好學,連中三元,其父逢人便誇,大笑不止,久而久之,不能自主,成了狂笑病。後來御醫假意告訴他兒子意外身亡,他悲傷大哭,慢慢才減輕狂喜之狀,恢復如初。
,!
案例二:《儒林外史》中的范進中舉。范進多年考舉人不中,一朝得中後,大喜過望,竟高興得滿街跑,心神全散,舉止癲狂。他懼怕的岳父過來一巴掌將他扇清醒,這也是“恐勝喜”的例子。
2 怒勝思:
案例一:齊閔王因為思慮太多,一病不起,於是請宋國名醫文摯來治病。文摯故意激怒齊王,對齊王傲慢無禮,請三次才給開藥,診病時還故意穿鞋踩在齊王身上。齊王大發雷霆要處死文摯,也因為這麼一怒,齊王的病竟也不藥而癒了。文摯就是根據中醫情志治病的“怒勝思”的原則,治好了齊王的憂鬱症。
案例二:浙江某富商女,忽得怪病,終日不語,亦不思食,常面壁而臥,其父遍請名醫診治,俱無效。最後請浙江義烏名醫朱丹溪診治。丹溪瞭解發病經過後,知道其婿經商外出久而不歸等原因導致此疾。丹溪入房見其仍臥而不語,突然掌其面,並責其不應有外思。女聞言,號哭呼冤而思食。丹溪告其父曰:“此病因思慮過度,致脾氣不開,乃《內經》所謂‘思則氣結’,唯激其怒,怒能勝思也。
3 喜勝憂(悲):
金代朱丹溪曾診治一年輕秀才,他新婚後突然亡妻,終日悲傷哭泣,久治無效。朱丹溪診其脈後說:“你有喜脈,恐有數月。”秀才捧腹大笑:“什麼名醫,男女不分,庸醫也。”此後每想起此事就發笑,後來秀才心情慢慢好了起來,食慾增進,病態就消除了。
4 悲勝怒:
兩口子吵架,雙方大罵發怒、吐槽委屈,但是隻要其中有一方沉默或哭出來了,悲傷的情緒就會讓對方的怒火平息。如果有一方開始說一些“自己做得不好”“讓你受委屈了”的話,另一方馬上感到憐惜、悲傷,甚至難過哭泣,就不再生氣。
5 思勝恐:
明代《名醫類案》記載,一人誤飲有很多小紅蟲的水,總覺得“心中如有蛆物”。治療者將一些紅線“剪斷如蛆狀,用巴豆二粒,用飯搗爛入紅線丸十數丸,令病人暗室內服之”,等到患者拉出來後,看到那些紅線“盪漾如蛆,其病從此解”。醫生並沒有真正開藥,而是透過揭示分析,讓病人認為肚子裡沒有蟲子,從而消除了恐懼。這體現了讓恐懼的人去思考引起恐懼的原因,把原因搞清楚了恐懼自然就消失了,即思勝恐。
待續
:()周易綜詩畫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