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浩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情都已經解決了,這個‘太陽是我捏圓的’還把這事翻出來,看來周璇也把這人得罪得不輕啊。”
“是啊,”菲菲說道,“你這半天找到什麼沒有啊?”
“正準備開始呢。”
蔣子良先是在百度、google搜尋“網路小生”,可是搜尋結果有四萬多篇,簡直就是大海撈針。他又在天涯、貓撲、百度貼吧等網站搜尋“網路小生”,還是找不到相關資訊,最後他來到了追遠網,一搜“網路小生”,頓時冒出來幾個帖子!
蔣子良和彭菲菲眼睛一亮,找到了!
在一篇題為《女學生瘋狂叫囂不讓座有理,大家來人肉她吧!》的帖子下面,兩人找到了“網路小生”的名字,檢視“網路小生”的資料,顯示就讀院校是警察學校,此人肯定就是何少川了!
何少川在這個帖子裡一共發言十次,但是其中七個發言已經被刪除了,頁面上只顯示了“網路小生”的id,然後提示“此樓已被作者刪除”。而剩下三個發言是在一年後,何少川開始懺悔不該參與這次人肉搜尋。
3.
2006年8月13日,烏魯木齊一位6歲女童在公交車上為老人讓座,捱了母親一巴掌,質問道:“誰讓你站起來的,有座位不知道享受是吧?”
2008年12月20日,揚州208路公交車上,一位被擠得滿頭是汗的70多歲的老大爺,竟無一乘客為其讓座,而且售票員也不讓座,說:“去投訴我吧,不讓!”
2008年12月24日,上海網友czad在東方網上發了一張照片:一個女人抱著一個很小的孩子站著,旁邊沒有一個人讓座。貼子和照片一經發布到網上,只有少數網友指責不讓座男子,更多網友把矛頭指向了czad。有人說:“不讓座也正常,這種事在上海見怪不怪的,只是樓主反應大了點。”還有人說:“別把客氣當福氣,誰也不欠誰的。”更有人說:“讓不讓座是別人自己的事情。”
……
為了一個小小的座位,各地都曾出臺了一系列稀奇古怪的措施,北京公交集團出臺了“不讓座就不開車”的規定,青島的26路車隊開展了“老人沒有座,司機不開車”活動,鄭州市更是一度準備出臺條例,不讓座要罰款五十元。一個小小的座位,事關中國五千年的道德傳統。當現代化的浪潮一波接一波地洗禮著中國人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企圖以種種方式來張揚所謂個性的時候,許許多多的傳統美德也經受著一次又一次的考驗。一個小小的座位,引發了道德與法律的激烈碰撞。六年前,有人在網上發起成立“不讓座小組”,發起人的網名是“怪蜀黍”,小組宣言是這麼寫的:
當看到某某紀念鈔發售前一夜即開始精神抖擻地排隊的大爺大媽們(而且很大一部分通宵排隊的人都是大爺大媽),一上公交車就開始神態萎靡地享受他們自認為應得的尊老權益時,你是什麼感覺?確實,在這個廣闊的國度裡,一有排隊的事情,無論是超市買雞蛋還是商場大酬賓,隊伍中最多的還是大爺大媽們。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公交車上站幾十分鐘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問題。
最開始,很多人把這當成一個笑柄,可是沒想到,跟帖者甚眾,甚至有人提出了不給老人讓座的理由,說:“我們都是消費者,我們買票,他們甚至不需要買票,我們沒有義務為他們讓座”,又說“我們每天出門,匆匆忙忙,上班怕遲到扣工資,下班怕耽誤接孩子,出門會朋友辦事情怕錯過時間。他們呢,他們退休在家,空虛無聊,無所事事,最多的就是時間了。他們為什麼不可以早點或者晚些出門,避開坐車的高峰?他們為什麼不可以等下一輛車,那樣就可以有自己的座位”。還有的人說,年輕人要每天工作,下班後渾身累得都散架了,憑什麼要給老人讓座呢?而且有的老人以為得到別人讓座是天經地義,坐下之後連聲“謝謝”都不說。
……
就“不讓座小組”,網友開始激烈交鋒,問題的討論持續升溫,網路輿論開始向傳統媒體蔓延滲透,報紙電臺電視臺紛紛加入了這個大討論之中,當然傳統媒體再怎麼討論,也要堅持正面引導,他們請專家、訪學者,駁斥不讓座的行為,倡導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很多城市的電視臺為了加強宣傳,還到學校採訪學生,孩子們都用稚嫩的聲音接受了採訪。每份報紙每個電影片道,都像足了道德衛道士,板起面孔講著大道理。可是網路輿論根本就不買賬,自從網際網路興起之後,就形成了一個非常有中國特色的社會現象:網路內外,完全是兩套毫不相干的輿論環境,你說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