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著歷史的沉澱和哲學的思考,在貨幣領域中閃耀著光芒。其價值和信用支撐著經濟的發展,成為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永遠敬仰和讚頌。
以下是後唐的一些歷史經典典故:
晉王三矢:晉王李克用臨終之前,交給兒子李存勖(即後唐莊宗)三支箭,要兒子替他報三個仇,一是消滅世仇朱溫建立的後梁國,二是剷平劉仁恭的燕政權,三是擊敗契丹國。李存勖繼位後,將三支箭藏在宗廟,每每用兵前就用少牢告太廟。他先後剷平劉守光(劉仁恭之子)的燕政權、擊敗契丹國、消滅了後梁國,重新建立了大唐國,史稱“後唐”。
李存勖夾河之戰:梁晉爭霸期間,李存勖與後梁軍隊在黃河兩岸展開了多次激烈戰鬥,史稱夾河之戰。雙方互有勝負,戰爭持續了較長時間,是五代十國時期的重要戰役之一,展現了李存勖的軍事才能和戰略智慧。
郭崇韜遭讒被殺:郭崇韜是後唐的重要將領和謀臣,為後唐的建立和初期發展立下汗馬功勞。但他遭到宦官和其他權臣的讒言陷害,最終被李存勖下令處死,這一事件對後唐的政治局勢產生了較大影響,也反映了當時後唐朝廷內部的權力鬥爭和政治混亂。
李嗣源兵變稱帝:李存勖在位後期,政治腐敗,沉迷享樂,導致民怨沸騰,軍隊不滿。李嗣源是李克用的養子,在軍中威望較高,他在將士們的擁戴下發動兵變,進軍洛陽。李存勖在混亂中被殺,李嗣源隨後稱帝,即後唐明宗,這一事件標誌著後唐政權的更迭和局勢的變化。
帝王
後唐(923年—936年)是五代十國時期由沙陀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定都洛京(今河南洛陽),傳二世四帝,歷時一十四年。以下是後唐帝王的相關資訊:
1. 李存勖:即後唐莊宗(923年—926年在位),小字亞子,代北沙陀人,生於晉陽(今山西太原),唐末五代軍事家,後唐開國皇帝,晉王李克用之子。他在唐末官至檢校司空,遙領晉州刺史,後襲父位為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存勖驍勇善戰,長於謀略,在晉王王位長達十五年,南擊後梁、北卻契丹、東取河北、西並河中,使得晉國逐漸強盛,中興唐朝霸業。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稱帝,定國號為唐,史稱後唐,並於同年十二月滅亡後梁,盡取河南、山東等地,定都於洛陽。李存勖在位期間,並岐國,滅前蜀,得鳳翔、漢中及兩川之地,震動南方割據諸國,“五代領域,無盛於此者”。但他沉緬於聲色,治國乏術,用人無方,縱容皇后干政,重用伶人、宦官,疏忌殺戮功臣,橫徵暴斂,又吝惜錢財,以致百姓困苦、藩鎮怨憤、士卒離心。同光四年(926年)四月,伶人郭從謙發動兵變,李存勖死於“興教門之變”,時年四十二歲。在位三年,廟號莊宗,諡號光聖神閔孝皇帝,葬於雍陵。
2. 李嗣源:即後唐明宗(926年—933年在位),代北沙陀人,生於應州金城(今山西應縣),五代十國時期後唐第二位皇帝。他原名邈佶烈,稱帝后更名李亶,是晉王李克用養子,以驍勇知名,後輔佐莊宗李存勖建立後唐。他在後唐滅後梁之戰中屢立戰功,累升至成德節度使、蕃漢內外馬步軍總管,兼中書令。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鎮壓鄴都兵變,卻與變兵合流,率軍攻回洛陽,結束了李存勖的統治。他初稱監國,不久即位為帝,改元天成。李嗣源在位七年,殺貪腐,褒廉吏,罷宮人、除伶宦,廢內庫,注意民間疾苦,號稱小康。但後期姑息藩鎮,孟知祥據兩川而反;御下乏術,權臣安重誨跋扈而不能制;次子李從榮驕縱而不得法,以致變亂迭起,朝政混亂。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李嗣源次子李從榮準備武力奪位,結果事敗被殺。李嗣源病中聞變,受驚崩逝,終年六十七歲。廟號明宗,諡號聖德和武欽孝皇帝,葬於徽陵。
3. 李從厚:即後唐愍帝(933年—934年在位),小字菩薩奴,五代時期後唐第三位皇帝,明宗李嗣源第三子,生母為昭懿皇后夏氏。李從厚自幼便深得李嗣源的寵愛,歷任河南尹、宣武節度使、河東節度使、成德節度使、天雄節度使等職,加授中書令(宰相)榮銜,被封為宋王。長興四年(933年)被召回洛陽,在李嗣源的靈柩前即皇帝位。應順元年(934年),潞王李從珂在鳳翔起兵叛亂,攻至洛陽稱帝,廢李從厚為鄂王。李從厚逃至衛州,不久遇弒身亡。他在位僅五個月,終年二十一歲。後晉時期追諡曰閔皇帝(一作愍皇帝)。
4. 李從珂:即後唐末帝(934年—936年在位),本姓王,小字二十三,鎮州平山(今河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