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於深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精彩小說無彈窗免費閱讀!
姚廣孝,明初的長洲人,換在漢末三國時代,他就是吳郡人,出生於至元十五年。
出生於亂世的他從小好學,擅長吟詩作畫,十四歲出家為僧,取名道衍。交際廣泛,當時的名士如楊基、宋濂等人和他關係都不錯。
不過,他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僧人。在出家之前,他也曾飽讀詩書,歷經坎坷,滿懷報國之志卻無處容身。
而且,就算後來出家當了和尚,他也不學佛經,更不學當時流行的程朱理學和經世之道。假如這還不令人感到驚奇,那他的師父必然會讓人大吃一驚。
因為這位道衍和尚的師父,並不是某位寺廟當中的高僧,而是一名道士!
一個和尚,居然拜道士為師父,這簡直讓人摸不清頭腦。從未聽說過宗教信仰這種事兒,還能這樣相容幷蓄的。中世紀時期那些歐洲人假如有姚廣孝這樣開放的心態,恐怕也不會搞什麼十字軍東征了。
不過,姚廣孝這位道衍和尚,似乎天生下來就是讓人摸不清頭腦的。
他的那位道士師傅是個不簡單的人,名字叫席應真。此人也是個奇人,身為道士,不去煉丹修道,卻專修陰陽術數之學。
所謂陰陽術數之學來源悠久,其內容龐雜,包括算卦、占卜、天文、權謀機斷等,這些玩意在當時的人看來是旁門左道,君子之流往往不屑一顧。但實際上,陰陽學中蘊含著對社會現實的深刻理解和分析,是前人經驗的總結和概括。
話說回來,學習這門學問的一般都不是什麼正經人,正經人也不學這些,因為明代的科舉也不考陰陽學。
但身懷此學之人,往往有吞食天地之志,改朝換代之謀。用何鹹前世的話說,就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此外,學這門學問還是有一定的生活保障的,搞不成陰謀還可以去擺攤算命實現再就業。
但姚廣孝並不會算命,他只被人算過一次命。
早年姚廣孝遊覽嵩山寺時,相士袁珙看他面相說道:“你是個奇特的僧人!三角眼眶,形同病虎,天性必然,嗜好殺戮!”並且,袁珙還斷言姚廣孝是禍國亂世之人。
世人都願聽好話,一般人聽到這些,恐怕早就上去揍袁珙了。可姚廣孝聽後卻大喜過望,認為袁珙是在誇他。這一點,倒是跟《三國演義》中許劭評定曹操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橋段,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不管怎麼說,師父是個不煉丹的道士,姚廣孝一個不念經的和尚,學的又是一支旁門左道。姚廣孝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一步步成長起來,最終成長為了一個陰謀家。
終於,讀了很多書、見過大世面、瞭解人性的醜惡、掌握了權力鬥爭手段的姚廣孝,希望自己能夠做出一番事業。然而,歷史並未給他機會。
洪武八年,姚廣孝以通儒僧人的身份被朱元璋召入京師應試,卻沒被授為僧官,只獲賜僧衣。畢竟,他不是那種掌握聖人之言、君子之道的治世之臣。在處理公務和理清國家大事方面,他似乎也不怎麼擅長。
姚廣孝這位道衍和尚,他就是治世之臣的反面,屬於亂世之臣。他掌握的是陰謀詭計,權謀手段,精通厚黑學。這樣只能亂世而不能治世的人,自然不是平定一統的時代所需要的。
直至五年後,他才被人推薦入天界寺,謀取了一僧職。
而這一年,他已四十八歲了。
兩年後,他毅然決然地跟隨燕王朱棣去了北平,在慶壽寺做了主持。只不過,如果他真的只做主持的話,也就不會發生那麼多的事了。
這位本該在寺裡唸經的和尚實在不稱職,他主要的活動地域並不是寺廟,而是王府,他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用同一個命題勸說著朱棣——造反。
從後來的史實看,道衍這個人並不貪圖官位,也不喜愛錢財。一個不求名不求利的人,卻整天把造反這種事情放在嘴邊,唯恐天下不亂,是很奇怪的,他到底圖什麼呢?
很明顯,道衍是一個精神正常的人,也不是那種吃飽了飯沒事幹的人,造反又不是什麼好的娛樂活動,為何他會如此熱衷?
如果從這個人的經歷來分析,應該是不難找到答案的,驅動他的是兩個字——抱負。
道衍是一個失落的人,他學貫古今、胸有韜略,卻因為種種原因得不到重用,在被朱棣帶回北平的那年,他已經五十歲了。
青春歲月一去不返,時間的流逝增加了他臉上的皺紋,卻也磨鍊了他的心。一次又一次的等待,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使得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