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發兵雲南,李文忠勸不要徵倭 (第2/2頁)
喵帝大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明已開國十四年了,梁王仍堅守著雲南,奉北方的殘元為正朔。
他每年都要遣使者,去漠北覲見北元皇帝,執臣節如故。
雲南險僻,一開始朱元璋不欲用兵,數次派人勸降梁王,終究是沒有奏效。
事到如今,便不得不打。
明軍的戰鬥力,已在一次次實戰中證明了。
剛毅勇猛之師,哪怕出兵倭國,也絲毫不慫,更何況雲南是在陸上。
這次發兵雲南,明軍有百分之十五計程車兵,皆配備了火器。
新式火槍和火炮,不如舊式火器多,但也有數千。
投擲類的爆炸火器,則多不勝數。
朱元璋還調了一百隻飛球,配二百餘人。
山地中不太適合用飛球,但攻城拔寨時,便是利器。
……
……
徵南大軍出發之後。
江夏侯周德興征討五溪蠻、四川諸洞蠻夷的捷報,也傳了過來。
這是意料之中的事,卻也令人心情愉快。
朱元璋終於略略閒了些,可以好好考慮徵倭事宜。
第一個問題,若是征討倭國,主將、副將的人選。
海戰畢竟不同於陸上。
元朝的失敗,已有百年了,但仍然可做教訓。
朱元璋每次用人,都慎之又慎。
徵倭,更加慎重。
因為倭國的國書,滿滿的嘲諷。
不是大明輸不起,即便輸了,也還有力量可以再次發兵。
但對朝廷威嚴和士氣的打擊,是巨大的。
第二個問題。
大明不清楚倭國情況。
朱元璋命令來自沿海,或是研究過海外風土人情的文臣武將,上疏說明沿海、倭國有別於陸上的情況。
這段時間,也有人上奏,反對徵倭,認為應該慎重。
比如李文忠。
朱元璋研究了些倭國的資料後,召陸知白覲見。
陸知白和周王朱橚一起面聖。
朱元璋奇怪道:
“有你什麼事兒?”
朱橚正色道:
“聽聞父皇近來為倭國煩心,兒臣也想聽聽那邊的情況……”
想著這孩子馬上要就藩,不常見面了,朱元璋也沒多說什麼,將一本奏疏遞給陸知白道:
“你看看罷!”
陸知白一看,是李文忠的奏本。
李文忠力勸不要出兵。
理由有三。
一是元朝兩次失敗,損兵折將,淪為歷史笑柄。
二是懷良親王也只能過過嘴癮,倭國並無什麼實力。
至於倭寇侵襲,可以在沿海地區,建設堡壘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