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劉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p;&esp;蒙古軍北撤後,金朝廷遣宣招使僕散安貞率重兵鎮壓紅襖軍。
&esp;&esp;“禦敵於河西”,是楊安兒的應對策略。他派遣來州降將徐汝賢率領“三州十萬眾”渡河迎擊。雙方在昌邑東部大戰一場,“自午抵暮,轉戰三十里”,徐汝賢部大敗,傷亡數萬,敗退至河東。失利之後,楊安兒部將棘七率領四萬人嚴守新河,阻止僕散安貞東渡。然而,僕散安貞採取曹操渡渭河包抄馬超的策略,分兵從上游渡河,再次擊敗對手,徐汝賢部退至來州城。這時楊安兒所封的寧海州刺史史潑立率軍來援,不過也被擊敗,金軍於是圍城。
&esp;&esp;來州為膠東大城,一時之間難以速破,因此僕散安貞部將派出內應混入城中,在來州城西南隅發難,攻入城中,徐汝賢敗死。來州失守,楊安兒的割據政權趨於瓦解,登州耿格、寧海州史潑立先後投降,
&esp;&esp;楊安兒乘船退往即墨入海,舟人曲成貪圖賞錢,引金軍襲擊楊安兒。楊安兒墜水而死。
&esp;&esp;耿格在投降金朝之後,沒能得到寬赦,被論罪誅殺。
&esp;&esp;現在山東摩雲崮頂上還有一通石碑,上面所刻詩句相傳即為楊妙真所題:
&esp;&esp;本是良民女,
&esp;&esp;在家侍雙親,
&esp;&esp;只因官府逼,
&esp;&esp;成為強盜身。
&esp;&esp;——四娘子
&esp;&esp;在懸崖上還刻著這樣一首很有號召力和滿懷深情的詩句:
&esp;&esp;要是有冤仇,
&esp;&esp;此山把你收,
&esp;&esp;別嫌山寨小,
&esp;&esp;兄弟共一舟。
&esp;&esp;看到這些文字,當年的楊妙真似乎在我們的眼前鮮活起來,這純樸的詩句中飽含著這位武藝超群的奇女子和她的哥哥、她的起義軍的血淚經歷。在官逼民反的大環境下,人民群眾已忍無可忍,英勇起義,並歡迎所有受盡欺壓的百姓加入起義軍的隊伍,同舟共濟,對抗官兵。
&esp;&esp;還有一首題在崖壁上的詩署名仰天狂客,按詩的口氣應是四娘子的部下所寫:
&esp;&esp;四娘子在山中久,
&esp;&esp;兄弟今將山寨守,
&esp;&esp;此處都說不咋的,
&esp;&esp;官家有的全都有。
&esp;&esp;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瞭解到以下資訊:紅襖軍在此處的山中對抗官兵時間很長,並不是暫住一時便走了;兄弟們都很樂觀,並不認為山中的條件艱苦;山上的物資不缺,當然,包括青州酒也不會缺少,官兵們打仗少不了慶功酒。而且詩中說得很明白:“官府有的全都有”,
&esp;&esp;山東響馬自古有名。王莽時期的赤眉軍,隋未的瓦崗軍,還有黃巢,還有水泊梁山的一百零八位好漢。
&esp;&esp;楊安兒死後,紅襖軍由他的妹妹楊妙真領導。楊妙真武藝超群,作風正派,長得面如桃花,眼若寒潭,作為一支義軍的領袖,完全一副大姐的派頭。她的丈夫李全矯健魁梧,弓馬嫻熟,善使長茅鐵槍,無人能夠抵擋,人稱“李鐵槍”。
&esp;&esp;楊妙真領導的紅襖軍組織嚴密,他們的器械雖不如金兵,但“心協力齊,奮不顧死”,屢敗敵人。有一次他們襲擊金軍大寨,元帥宗翰也差點被擒。金軍痛恨紅襖軍,但又不能捉到紅襖軍,往往妄殺平民以洩憤。紅襖軍的隊伍日益擴大。
&esp;&esp;南宋剛立時政局不穩,便利用義軍抗金,賦予忠義民兵的稱號,但政局稍穩,又騰出手來對付義軍,這也是宋政權的傳統政策。
&esp;&esp;朝廷首先以徐晞稷為淮東制置使牽制楊妙真,可徐晞稷心懷壯志,以收復被金人奪去的失地為目標,對楊妙真的義軍多加扶植,以懷柔政策來對待義軍。朝廷大為不滿,以懦弱無能為由將他免去,又以劉琸為淮東制置使對付義軍。
&esp;&esp;這時金政權的力量已大大削弱,北方新興的蒙古迅速發展,成吉恩汗讓木華黎經略南方,自己經略北方,滅了西遼,直殺到印度河口和多瑞河口。經略南方的木華黎病死,成吉思汗帶病南征,最後也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