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誓除獨立團的堅決 (第2/3頁)
吃貨西行寺幽幽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鷹的洞察力分析道:“八路軍顯然已獲得了某種強有力的後盾,使得他們在武器裝備上實現了質的飛躍。昔日,如同兩位武士對決,八路軍手持木劍,我們以精鋼利刃相待;他們技巧生疏,只能借夜色掩護,偶爾施展偷襲之計。但如今,他們換上了同樣鋒利的鋼劍,已具備與我們正面交鋒的實力,自然躍躍欲試,渴望一場決定性的較量。”
山本一木的比喻,如同一幅生動的畫卷,將戰局的變化描繪得淋漓盡致。自戰爭之初,日軍之所以能夠屢戰屢勝,所依仗的無非是兩點:一是士兵經過嚴苛的訓練,二是武器裝備上的絕對優勢。這兩大支柱,即便是在指揮官戰術笨拙如朽木的情況下,也足以將對手牢牢壓制。
然而,八路軍似乎在一夜之間完成了蛻變。他們的武器裝備實現了質的飛躍,幾乎抹去了日軍曾經的武器優勢。與此同時,為了維持龐大的佔領區域,日軍不得不大量徵召新兵,這些新兵缺乏足夠的訓練,二線部隊的戰鬥力遠不及往昔的精銳。反觀八路軍,他們在無數次血與火的洗禮中,鍛造出了一批批經驗豐富的將領與士兵,雙方的差距在悄然間被無限拉近。
在這樣的背景下,八路軍調整戰略,選擇進行大規模、決定性的戰役,就顯得合情合理了。然而,山省太郎在聽完分析後,眉頭緊鎖,沉思片刻後說道:“我承認,八路軍已非吳下阿蒙,但若說他們已經準備好決戰……這不太可能,至少這次不應該。”
他的理由擲地有聲:八路軍發出的求援電報使用的是明文,這意味著他們此前並未掌握加密通訊的能力。這一細節,如同迷霧中的一絲光亮,為這場即將到來的風暴增添了幾分不確定與懸疑。 在這片故事的織錦中,一幕下級向上級呼救的戲碼悄然鋪展。這不是一場蓄謀已久的戰役號角,而是突如其來的戰鼓震響——八路軍能否迅速集結大軍,如天降神兵般馳援?答案,似乎隱匿在茫茫戰霧之中,難以捕捉,只能依稀聽見一聲嘆息:希望渺茫。
山本一木的話語,如同暗夜中的微光,試圖照亮前行的道路:“全面決戰的風雲尚未醞釀成熟,但若僅是幾個步兵團的區域性交鋒,倒頗有幾分可能悄然上演。”言罷,他引領著目光,與莜冢義男一同投向那幅巨幅山西地圖,其上,第四與第九旅團的右翼攻勢如蛟龍出海,一萬五千健兒整裝待發。
然而,現實的殘酷在於,第四旅團七千精兵,外加機動大隊的雷霆萬鈞,已深陷戰場泥潭,僅換來兩個八路軍團的合圍,代價是一千五百勇士的隕落,這筆賬,沉重得令人窒息。
“山本君,假若換你執棋,你將如何佈局?”莜冢義男的目光銳利,既是對敵人的不屈,也是對部下的考驗。他不能讓這股敵人輕易逃脫,那將是對第一軍榮耀的玷汙。但策略,何在?
山本一木深知,這是司令官賦予的試煉,他的思維如風車般旋轉,將情報碎片細細研磨,再結合己方實況,緩緩吐出策略:“八路軍欲戰,我輩更當迎頭而上,大日本皇軍的威名,豈容他人輕辱?但,關鍵在於,必須在八路援軍到來前,將這兩股主力徹底吞噬,以免陷入前後夾擊的絕境,放虎歸山。”
莜冢義男輕輕頷首,示意山本繼續。的確,殲滅已被圍之敵,是當務之急,否則,一切努力都將化為泡影,如同未熟的飯食,難以下嚥。
山本一木再接再厲:“至於八路的重炮威脅,我們掌握的情報猶如霧中看花,模糊不清。但那確是橫亙在我們勝利路上的巨石。空軍雖又折損四鷹,高空轟炸收效甚微,未能將其摧毀。因此,我們必須以炮對炮,調動重炮部隊,與八路軍展開一場炮火交織的較量,以火力優勢,將其壓制。”
如此,一場智慧與勇氣的博弈,在古老的山西大地上,悄然拉開了序幕。 在構思為步兵鋪設殲敵之路的智謀之時,天空中的飛機卻因某種未解的防空利器而束手無策,使得炮兵成為了對抗炮兵的唯一指望。然而,這依舊是一道棘手的難題橫亙在前。
原本,第一軍麾下藏著一支裝備有一百五十毫米巨炮的聯隊,但鑑於山西戰場的對手實力平平,這支重炮力量便如明珠暗投,被調遣至南方戰場。直至八路軍的重炮團嶄露頭角,筱冢義男才從華北司令部爭取到一支裝備了一百零五毫米三八式野戰炮的重炮大隊,十二門火炮巍然挺立,每門重達二點六噸,射程可達十公里之遙。儘管這些火炮在一戰時期堪稱先進,但在二戰的舞臺上已略顯老邁。然而,對於八路軍而言,即便是七十毫米的九二步兵炮都曾讓他們垂涎三尺,更不用說如此威猛的重炮了。只是,面對當前的八路軍,筱冢義男不禁憂慮起這支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