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位把總相當於行都司級別,分領沿海諸衛。
不過到了明中期以後,衛所制度就基本上已經崩潰糜爛不堪了。
早年太祖設計的那一套朝廷不用花錢養兵,卻有百萬大軍的衛所制度徹底壞了,衛所軍田大多數被軍官們侵佔,衛所軍士們則淪為軍官們的佃戶,日子苦不堪言,衛所軍丁也疏於訓練,根本打不了仗。
嘉靖年間,倭亂嚴重,東南衛所不堪戰,朝廷只好如北邊一用開始採用募兵。
浙江設立了鎮倭總兵官,然後又分設了幾路參將,如戚繼光就是首任臺金嚴參將,屯兵海門衛城,從臺金嚴三個府下的各衛所,抽調精銳青壯軍丁,甚至直接招募礦工、農民為兵。
於是從衛所軍,變成了營兵。
戚繼光這位參將統領的人馬就是協守營兵,跟海門衛等原來衛所兵已經是兩個不同體系了。
營兵軍官大多來自衛所軍官,如戚繼光本也是世襲衛所軍官,再比如吳凱也是。
吳凱的海門參將,正是戚繼光臺金嚴參將的沿襲,只是如今沒有之前協守三府那麼大地盤防區,只剩下了台州一府,並駐防海門。
他麾下協營三千人馬,也是從海門衛等衛所抽調以及招募來的,這些兵既有借調更多是招募的,不是世襲軍戶而是民籍,是要拿餉銀的。
不過這些年來,朝廷到處打仗,又是內地剿匪又是九邊御虜,雖屢屢加徵,也不夠軍費開支,東南這些非要害地方就更顧不上了。
養兵費錢,巧妃難為無米之炊。
吳凱原是海門衛的世襲指揮僉事,後來一路做到了台州參將,本事有些,但也不會憑白變出銀子來養兵,更何況,這年頭武將們都喝兵血,靠這個發財。
衛所軍官們剝削軍戶,營兵武官們則剋扣軍餉等。
反正從上到下爛透了,甚至這軍餉還沒發下來,就要一層層的先剋扣一遍了,到了下面將領手上,本就沒剩下多少。
“可以拉出來打仗的現有有多少兵!”老朱見吳凱越說越小聲,不耐煩直接核心要害。
“······”
見他說不出個所以然來,老朱想起明末那糜爛的軍隊,做了最壞打算,“你台州營三千人馬,能打的有三百沒?”
吳凱還是不說話。
這下老朱也愣了。
還是在一邊的勇衛營王闖子更瞭解大明的軍隊,連最能打的關寧軍都有許多問題,更別說東南的這些軍隊了,戚繼光當年做臺金嚴參將時,也都是招募了義烏礦工而不用衛所軍戶。
“吳將軍的家丁有多少人?”王闖子直接問。
“二十人。”吳凱如實答道。
“才二十麼?”
“嗯,家丁供養開支大,多了養不起。”吳凱見王相直接問到家丁,也知道瞞不住這勇衛營的老**,也就乾脆直接說了,“台州營名冊上有三千人,但這幾年糧餉斷斷續續接不上······”
用吳凱的話說,他升任海門參將時,這裡問題就很大了,說是三千人,實際他到任後清點,發現五營人馬,每營實際上只有一百二十人,其餘的都只有個假名字。
若這六百人是實的,也還不錯的本來。
但問題是,沒錢六百人也難養,所以到最後,吳凱自己養了二十個精銳家丁,五個營每營又養了二十個兵,其餘的則雖然還名字在冊,實際上吳凱已經任由他們自謀生路,也不要求他們到營訓練什麼的。
這些兵於是有的在碼頭扛活,有的在商鋪打工,還有些出海跑買賣,甚至有做走私的,也有給人當護衛的,反正自謀生路。
老朱這下真是震驚的不輕。
“海門參將協守一路,海門營三千人,只有二十個訓練有素裝備充足的精銳家丁,再加上一百個營兵?”
三千人的海門營,結果只有一百二十人。
剛才老朱還認為再差,起碼應當有個三分之一或者起碼五六百人吧。
誰能想到,三千人的海門營,實際只有一百二十個兵?
王闖子倒是見怪不怪,“殿下,東南營兵如此,也不稀奇。”
想到金陵杭州韃子和招降的人馬有三十多萬,他這裡一營卻才一百二,老朱這刻都有想放棄的感覺了。
吳凱也覺得不好意思。
“殿下若需要,末將這就招集人馬,給末將三天,不,十天時間,末將保證把三千人招滿。”
老朱卻搖頭。
這臨時招募三千人馬,有個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