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子藍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強盛時幾乎一統中南半島。
但緬甸東籲王朝和暹羅大城王朝一樣,雖然都是難得的一統王朝,但其中央集權力度不夠,中央權力相對分散,實力忽強忽弱並不穩固,大城王朝強的時候攻入緬甸,破王都俘國王,佔地掠民的,而東籲強的時候又攻入暹羅。
但是長期的泰緬戰爭,加上殖民者的到來,以及他們本身中央集權性的不高,都導致他們本身其實並不穩固,也不夠強。
朱以海在緬甸和暹羅之間選擇先聯合暹羅幹緬甸,那是因為從雲南順幾大江而下,就能進入緬甸,這些年大明對雲南及邊境上的土司控制力度又加強了許多,特別是在那邊修建了許多堡壘,增加了許多移民,還屯積了許多糧草軍械,增駐了不少兵馬。
只要越過邊界的山區叢林後,很快就能抵達緬甸的平原地帶,甚至能順大河直入大海。
其次也是因為明朝曾跟緬甸多次進行戰爭,從洪武到正統年間,明朝各種手段齊出,先是粉碎了麓川叛亂,緬甸也捲入其中。
在大明開國初的洪武年間,朱元璋派大將沐英擊敗雲南的蒙古殘餘勢力後,世鎮雲南,大明在雲南外圍的西、南極邊之地設了六個宣慰司,即孟養宣慰司、木邦宣慰司、緬甸宣慰司、八百宣慰司、車裡宣慰司、寮國宣慰司。
當時大明授與緬甸寮國泰國一些地方當地上層分子以宣慰使的職銜,這些土司則接受明朝的封號,服從雲南三司(即都揮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司)。
大明對西南實行內外分野制度,直隸雲南布政司的為十二府、七軍民府、三軍民指揮使懷、一州、二長官司,而屬於外夷衙門的就是六軍民宣慰司、二御夷府、三宣撫司、四御夷州和二御夷長官司。
這些外夷在明初也都納入了明朝的羈縻統治,只是後來麓川的興起叛亂,東籲王朝統一緬甸,都漸漸讓後來的明中央朝廷漸失去了對緬甸的控制,雖然幾次麓川戰役,把麓川擊敗,但對大明而言,其實仍是失去了那些外夷土司的控制。
緬甸土司面對東籲軍隊的攻打,雖也曾向大明求援,但大明已經管不了了。
萬曆年間,緬軍在土司的帶領下,甚至屢次攻入雲南內地,劫掠無算。
從嘉靖到萬曆年間的明緬戰爭,前前後後持續了半個多世紀,雖然規模不算太大,主要戰場也都在西南極邊之地,但卻徹底摧毀了明朝的金字紅牌制度,大明被迫在雲南設定八關二堡二十四屯防禦入侵。
歷史上,後來南明永曆帝出逃緬甸,曾經的天朝宗主,更是被緬王繳了武器,成了俘虜般,最後還被緬人交給了清軍。
對朱以海來說,不管是從大明開國初的歷史,還是未來的歷史,又或是大明朝這二百多年來,雙方的這糾纏不休的爭鬥,都應當趁現在有實力的時候解決。
尤其放眼未來,如果雲南方向能夠打通緬甸入海口,這是非常重要的,到時緬甸向東則透過紅河下安南交趾,直通北部灣,讓雲貴廣西也交通、貿易帶動起來,向南則透過緬甸入印度洋緬甸海,可以帶動雲貴川甚至是康藏的經濟。
未來是海洋的時代,緬甸臨印度洋,有海貿之利,本身又可以成為優秀的糧食產區,還能種植棉花、甘蔗、香料等。
這樣的地方,真論起來比起西伯利亞、西域好太多,而且這裡靠海,沒有其它更強的勢力干預。
唯一影響的也就是那邊的炎熱氣候了。
以前中原王朝止步雲南,甚至止步雲南之外,是生產力達不到,也是因為雲貴高原沒能真正征服,但大明用了近三百年時間,把雲貴徹底的征服,雖然還有不少土司,但這裡已經可以成為進攻緬甸的前方大本營、後勤大基地。
尤其是朱以海現在有強大的水師艦隊,又有了龍牙門這個南洋基地,可以從那邊海上夾擊緬甸。
特別是現在的緬甸,比較虛弱。
東籲王朝到了此時,開始衰弱,他們西北表面臣服的若開人阿拉幹王國擁有三百艘規模的漿帆船艦隊,曾經擊敗過葡萄牙人的入侵,也擊敗過莫臥兒帝國的入侵,阿拉乾和暹羅大城王朝都讓東籲王朝衰退,雪上加霜的上葡萄牙人走了,荷蘭人又來了。
荷蘭人在沙瓦和阿廉都設立了辦事處,沙廉成了緬甸南部最重要的貿易港口,法國人、英國人也接踵而來。
大明就在緬甸北邊,怎麼能落於人後,這麼大塊肥肉如何被人搶先?
緬甸南方沿海近三千里海岸線,都是由各支河流的河口三角洲組成,豐富的水土資源,那可是不可多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