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候,把部隊召集起來,居然發現有了一百多個團的規模,這就是著名的百團大戰。
這個規模把日本人和蔣介石都給嚇到了。
日本人看到後方又冒出這麼大規模的抵抗力量,腦袋都大了,蔣介石覺得當初給八路軍三個師的編制,現在共產黨搞出幾十個師的規模,到底有幾個意思?
,!
如果說北方八路軍的發展讓蔣吃驚,那麼南方新四軍的發展就讓蔣如坐針氈了,江浙一帶是蔣的基本盤,抗戰爆發以後很快丟失,形成和北方一樣的格局,日本人呆在城裡,農村廣闊天地都是新四軍的地盤,截至皖南事變發生之前,新四軍的規模已經達到了十萬人,擁有了大量根據地。
這就太可怕了,如果抗戰勝利,那日本人佔領的地方都成了共產黨的天下,蔣的基本盤江浙也成了共產黨的地盤,到時候,蔣拿什麼跟共產黨爭,國民黨還能是執政黨嗎?
想到這裡,蔣焦慮至極,必須要遏制共產黨的發展。
早在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上,國民黨中央確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針,逐步從政治限共發展到軍事限共, 1939年12月末至1940年3月,在華北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八路軍迎頭痛擊,感到八路軍不好惹,掉頭準備找新四軍的晦氣。
但是國共正在進行第二次合作嘛,國軍也不敢明目張膽進攻新四軍,原因也很簡單,國共合作的協議白紙黑字在那裡擺著,如果膽敢隨意破壞協議,那就是不守信用,一個不守信用的人,誰敢和你合作?
蔣肯定不會幹這種自掘墳墓的事情,不過既然存心要動手,理由還是很好找的,比如命令新四軍執行一個難度很高的任務,如果新四軍不執行,那麼就是破壞國共合作,違抗軍令,可以進行剿滅,如果執行,那麼風險很大,新四軍也會遭到重大損失。
說幹就幹,1940年10月19日,國軍釋出第一道命令,就是所謂的“皓電”,命令新四軍和八路軍一個月之內全部開到黃河以北,1940年12月8日,釋出第二道命令,命令長江以南的新四軍在12月31日之前全部開到長江以北地區,黃河以南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1941年1月31日之前,全部開到黃河以北地區。
1940年12月10日,蔣介石秘密下達《解決江南新四軍方案》。
這裡的江南指的是長江以南,也就是安徽南部,也稱為皖南,新四軍軍部就在這個地方,人數不到一萬人,是的,新四軍的主力部隊早就開到了長江以北,皖南地方實在太小,新四軍壓根就沒法大發展,只能派一部分北渡長江,在長江以北的廣闊天地野蠻生長。
具體位置在安徽省涇縣雲嶺一帶,當時形勢非常不妙,四面有三面是國軍,另外一面是所謂的江北,就是長江以北,江邊上全是日本人,日本人要保護長江航道嘛,虎視眈眈,皖南新四軍過江必須要突破日本人的防線。
其實小隊人馬過江還是比較安全的,畢竟長江太長了,日本人不可能在江北排滿人,在熟悉江邊情況的交通員的引導下,利用日本人防守的漏洞,安全穿越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可是新四軍總部不一樣,這是一支將近一萬人的大部隊,完全安全穿越日軍長江防線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不過打仗難免有犧牲,如果籌劃得當,隱蔽蹤跡,突然發起渡江行動,保證大部分人員安全還是問題不大的。
可惡的是,蔣介石架起大喇叭,到處廣播,說皖南的新四軍要向江北轉移了,對面的日軍兄弟們注意了,這下子隱蔽轉移的可能性就沒有了,收到國軍訊息的日本人心領神會,立即調集重兵,派了兩個師團在江邊嚴正以待。
如果不按國軍規定的路線走,剛才說了,涇縣周圍三面都是國軍防區,新四軍只能違抗軍令,穿越國軍防區,正好往蔣的槍口上撞。
如果按照蔣設定的路線走,就是所謂的“南陵路線”,道路的兩旁是國軍50軍,也就是川軍郭勳祺部,這個人大家應該有點印象,就是遵義會議後,教導員復出後親自指揮的第一仗土城戰役,就是敗在此人手上,順勢來了個四渡赤水,才擺脫國軍追擊。
由此可見,此人相當難纏,即使擺脫了郭勳祺,前方還有兩個師團的日軍,機槍坦克大炮,各種重武器以逸待勞,實在太兇險。
蔣介石把大坑已經挖好了,就看新四軍跳還是不跳。
碰到這種情況,那就只能兩者相害取其輕,葉挺當即建議,派一支小部隊佯裝北上,沿“南陵路線”出擊,吸引日本人和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