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同古失守以後,曼德勒就顯得極為重要,蔣安排新38師師長孫|立人擔負守衛曼德勒的重任,孫有著輝煌的履歷,畢業於清華大學,後來留學美國弗吉尼亞軍校,回國後直接被投入淞滬戰場,接受過血肉磨坊般的考驗,後來又參加武漢會戰,立下赫赫戰功。
大家可能看出來了,孫和黃埔軍校沒什麼關係,新38師由稅警總團改編而來,這是宋子文的看家部隊,孫|立人是宋|子文的人,屬於國民黨中的英美派系,這些人有共同的特點,都擁有留學英美的背景,對西方那一套非常認同,同時飆一口流利的英文,和蔣介石的之乎者也格格不入。
這也就造成了,孫|立人在國內打的雖然很猛,但一直沒什麼太大的名聲,道理很簡單,又不是蔣|校長的學生,宣傳你幹啥?
不過凡事都會變化,當日本人偷襲珍珠港以後,蔣|和美國人越走越近,這些有著英美留學背景的將領就顯得分外有價值了,和美國合作的越緊密,孫|立人的地位就越高,當高到讓蔣|覺得受到威脅以後,下場自然就很悲慘了,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此時正是孫師長被蔣|委以重任的時候,曼德勒靠近中國一邊全是山區,對於中國軍隊來說,只要守住了曼德勒,那就進可攻退可守,因為曼德勒後面還有臘戌和密支那等據點可以防守,萬一不行,遠征軍回國還是有保障的。蔣|制定的這個方案還是非常有可行性的,遠征軍此時還沒有拿到美國援助的武器,雖然已經是國軍的頂尖配置,但和日本人比起來還是不夠看,人數不佔優,武器又處於劣勢,和日軍在平原上展開決戰陷入不太合適,利用山區地形,防守反擊才是正道。
這個方案遭到史迪威的堅決反對,他認為蔣先生實在太保守了,國軍應該勇猛出擊,不要窩在曼德勒,要南下進攻同古,反攻仰光,將日本人趕下海去餵魚!
蔣|被驚得目瞪口呆,英國人打仗不行,跑路飛快,之前承諾的交通工具和武器裝備一樣都沒有兌現,遠征軍靠著兩條腿在緬甸的崇山峻嶺裡艱難跋涉,關鍵緬甸人視中國軍隊為英國人的幫兇,異常敵視,昂山素季她爹組織游擊隊,到處襲擊中國軍隊,破壞沿途道路和橋樑,給日軍帶路,遠征軍處境十分艱難!
在這種情況下,遠征軍沒有拔腿就退回國內已經很不錯了,之所以留在曼德勒搞防守反擊,首先是蔣|為了保住通往印度的物資通道,其次是為了履行盟友的義務,保護讓人咬牙切齒的豬隊友英國佬安全撤退。
遠征軍的艱難處境史迪威很清楚,他之所以如此衝動,是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是基於美國人的利益,英美的全球策略都是先歐後亞,羅斯福希望中國軍隊把日本人死死的拖著亞洲戰場,減輕美國人在太平洋上的壓力,至於這個戰場是在中國還是在東南亞,根本就無所謂,重點是中國軍隊能夠消耗日本軍隊就行,至於中國軍隊的死傷,這不在羅斯福的考慮範圍之內,反正中國人多,死一些也沒關係。
其次是史迪威的個人理想,此人已經年近六旬,雖然從軍一生,卻未在戰場上建立片功,作為軍人,這是極大的遺憾,史迪威年齡雖大,但壯志凌雲,希望藉助中國軍隊實現他的個人理想。
這兩種思想一旦結合起來,就決定了史迪威在緬甸戰場上的作戰思路,那就是——進攻!進攻!再進攻!
史迪威對英國的無恥行徑十分鄙視,所以他重新安排了兩支軍隊的任務,那就是中國軍隊負責正面進攻,英國軍隊負責側翼保護。
面對史迪威的不同意見,一向強硬的蔣|不顧杜|聿明等將領的強烈反對,罕見的選擇了退讓,沒辦法,美國佬此刻是國府的金主爸爸,他哪裡敢隨便隨便反對。
這次退讓直接決定了遠征軍悲慘的命運。
史迪威對英國佬的認識還不夠深刻,指望英國佬保護側翼,那還不如指望母豬上樹。
自從日軍進攻仰光開始,英國佬就被嚇破了膽,一路向西北印度方向狂奔,戴安瀾在同古血戰十天,中國軍人用生命為英國佬逃跑爭取了時間,一部分英國佬藉機跑了,可是還有一支爛泥巴扶不上牆的部隊——英緬軍第一師,可能是腿被嚇軟了,這支七千人的部隊,居然被三千日本兵追上並且包圍了起來,地點在仁安羌。
高傲的亞歷山大中將不得不再次向中國軍隊喊救命,中國軍隊依然非常給力,負責防守曼德勒的孫|立人派出了一個團——一千多中國軍人,去解救七千多人的英軍部隊。
一千多中國軍人vs三千多日軍,絕對不能力敵,只能智取,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