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墨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奇妙書庫www.qmshu.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北伐結束之後,光頭強技壓群雄,取得盟主地位,大家暫時表示認可,以光頭強為代表的國民黨統治架構基本形成,分為三個層次。
最高層就是各位大佬,他們秉承兄弟就是拿來出賣的原則,嘴裡叫著兄弟,心裡全是生意,隨時準備拔刀相向,翻臉不認人,包括光頭強、李(宗仁),白(崇禧)、張學良、閻錫山等。
中層是各位大佬的小弟們,也就是光頭強的嫡系和各路地方軍閥,他們之間也是合縱連橫、縱橫捭闔,經常上演無間道,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生存下去,搶更多的地盤、銀子和女人。
底層就是各縣的鄉紳,或者說地主惡霸也可以,哪路軍閥管著他們,他們就向哪個軍閥效力,可謂非常的現實。
光頭強領導下的國民黨,組織架構其實就是一黑社會,黑社會嘛,誰的小弟多誰就是老大,小弟最多的老大就是盟主,萬萬沒想到,有著貴族小清新氣質的國府居然是黑社會組織。
社會和現代政黨的區別就是對基層的控制能力,國府只能管到地主這一層,對於村裡有多少人,生活的怎麼樣一無所知,動員能力奇差無比,擴軍只能靠抓壯丁;土黨在每個村都設黨小組,連村裡王二狗家養了幾隻雞都知道,具備強大的基層動員能力,土的掉渣的土黨才是現代政黨,所謂人不可貌相,說的就是這麼一回事了。
國共對決,就是黑社會組織和現代政黨對決的故事,先從五次反圍剿開始,從事件看人物,從人物看組織,從組織看執行力,高下立判。
先把線條捋一捋,1927年光頭強對土黨翻臉後,共產國際和土黨迅速決定以牙還牙,先後發動三次武裝起義: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三大起義失敗後,讓共產國際的大佬們頭腦清醒下來,土黨中央在上海潛伏下來,組織城市工人運動。
教導員帶領秋收起義失敗後的隊伍上了井岡山,在山上打土豪分田地,帶領翻身農民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透過“三灣改編”,確定“黨指揮槍”的原則,建立起統一行動聽黨指揮的現代軍隊,徹底改變了“兵為將有”的軍閥現象。
在1928年-1930年間,兩年多一點的時間裡,不知不覺間,全國紅軍總人數已經發展到10餘萬人,革命根據地也有了大大小小十幾塊,分佈在十幾個省,而蘇區就是其中最大的一個。
土黨這麼大張旗鼓的搞事情,難道光頭強和各路軍閥眼睛都瞎了,看不見嗎?顯然不是,這段時間光頭強正在和他的結拜兄弟們群毆,集中了超過100萬的軍隊在河南展開對轟,河南地處中原嘛,所以叫中原大戰。
這場大戰與各路大佬命運攸關,大佬們把主力部隊全部調河南了,導致其他省份偏遠地區防守空虛,甚至有些省城防守也很空虛,比如湖南長沙之類的,看到軍閥們互毆的激情四射,李立三覺得反動派自作孽不可活,推翻腐朽統治階級的時機已經到來,號召工人在城市開展暴動,根據地紅軍向大城市進攻,定下會師武漢,飲馬長江的目標,這就是李立三主義。
1930年6月,彭老總收到命令準備攻擊長沙,湖南何健的部隊都被調去打中原大戰了,縣城都沒有正規軍了,防守能力基本為零,老總非常順利攻下沿路縣城,此時長沙的防守部隊主力被派出去追擊張發奎的粵軍和李宗仁的桂軍,被彭老總的三軍團趁機攻下,撿了一個大便宜,創造了紅軍時期唯一攻克省城的戰例。
對於這個結果,李立三感到興奮了,光頭強感到吃驚了,本來紅軍偷偷摸摸發展,光頭也搞不清楚紅軍的實力,現在實力暴露了,光頭強感覺問題嚴重了,解決紅軍被正式提上日程。
1930年12月,攜中原大戰勝利之威,光頭強發動了第一次圍剿,實際上針對各地紅軍的圍剿都在發生,不過規模最大的就是教員所在的紅一方面軍,課本上講的五次反圍剿,都是在江西根據地發生的事情。
先看雙方軍力對比,國民黨軍隊10萬人,紅一方面軍不到4萬人,再看戰鬥經驗,國軍參戰部隊基本參加過北伐和中原大戰,可謂百戰之師,經驗豐富,紅軍建立時間不到三年,戰士們大部分都是剛放下鋤頭的農民,只打過游擊戰,兩者的武器裝備就更加沒法比了,看賬面資料,紅軍必敗無疑。
光頭強就是這麼想的,而教導員就不這麼想,教員把國軍的特點看得是清清楚楚。
國軍看上去非常強大,但本質上,還是一支舊軍隊,也就是“兵為將有”,光頭靠黃埔師生情建立自己的基本盤,各地軍頭靠結拜和效忠作為紐帶控制軍隊,俗稱雜牌